12 古诗三首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12 古诗三首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 古诗三首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12古诗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四单元爱国情怀本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所涉及的年代、人物、事件各异,贯穿其中的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资料,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习作话题是“二十年后的家乡”。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用列提纲的方式,先进行整体构思再习作。列提纲有助于学生梳理习作内容,理清习作思路,表达更加有条理。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课文古诗三首示儿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
2、的思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题临安邸痛斥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花天酒地的荒诞生活,表达了对国事的无比忧虑。己亥杂诗叙述了诗人对变革社会的热切渴望,表达了诗人振兴国家的愿望。掌握诗歌断句的方法,学习朗读诗歌的技巧;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句运用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2课时少年中国说(节选)文章赞颂了中国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鼓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学会给文言文断句,把课文读通读顺;把握排比修辞的表达效果;了解象征手法,体会象征意义;受到爱国思想的鼓舞。2课时圆明园的毁灭文章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象和被毁灭的过程,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
3、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关键词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过程,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体会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激发爱国情感。2课时小岛文章以将军的行踪为线索,讲述了将军登上小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表现了我国海防战士不畏艰苦、守卫祖国海疆的爱国深情。了解战士们不畏艰苦在岛上种菜的事迹,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能复述课文。1课时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写想象作文,展现二十年后家乡的面貌。合理大胆地想象,巧妙运用对比的写法展现家乡的变化。2课时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掌握朗读技巧。做到朗读时能读出课文蕴含的充沛感情;区分词语的不同感彩,并会恰当运用;区分
4、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并能正确运用。2课时词句段运用了解词语的感彩,学会运用顿号和逗号。书写提示书写诗歌训练,注意笔画、结构方面的细节。日积月累积累与国家兴衰有关的成语。12古诗三首教学目标L认识“乃、熏”等5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重点)3.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重难点)学前准备学生预习预习单。课时安排2课时教师备课多媒体课件。示儿1 .认识生字“乃”,会写“祭、乃”2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示儿这首诗,理解字词,理解诗歌大意。能背诵、默写这首诗。3 .借助注释、资料等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
5、的情感。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语感。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自然过渡到课文的学习。导语:同学们,说到“爱国情怀”,你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热爱祖国的仁人志士的形象?(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出示屈原、陆游、戚继光、林则徐、邓世昌、赵一曼等人物的画像。)看来,同学们对历史上的爱国英雄从没忘怀。是的,作为中国人,热爱我们的民族,热爱我们的祖国,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最永恒的情感,是各族人民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今天,我们将要穿越到南宋那个国土失守、朝廷苟安的时代,去听听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叮嘱。2 .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
6、古诗,进入古诗意境。3 .教师板书“示儿”,引导学生理解诗题,并提出问题。明确:“示”,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使人知道;“儿”,儿子。组合起来就是“把(写的诗)拿出来给儿子看”的意思。思考: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写诗给儿子看的呢?告诉了儿子什么事情呢?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教师介绍示儿的作者和写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1)教师指名介绍作者,检测预习情况。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是我国现存诗歌数量最多的诗人。陆游工诗、词、文,长于史学,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2)教师介绍写作背景。写作背景示儿为陆游的
7、绝笔诗,作于宋宁宗嘉定三年十二月(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4 .学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教师提出交流要求。要求:读准字音,识记生字。圈出不理解的字词,小组交流。5 .教师检查预习及交流情况,重点解决生字识记、书写及词语的理解问题。(1)教师出示生字,学生识记、书写生字。(边读边在课桌上写,读准,写准。)(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并在班上交流,教师适时纠正。6 .学生熟读全诗。(1)运用多种方式诵读诗歌一一听音频、看视频朗读,教师范读,指名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等。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2 古诗三首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古诗 公开 一等奖 创新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