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课内古诗鉴赏 24 诗词曲五首 过零丁洋 讲练学案.docx
《九下课内古诗鉴赏 24 诗词曲五首 过零丁洋 讲练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下课内古诗鉴赏 24 诗词曲五首 过零丁洋 讲练学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九下课内古诗鉴赏24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讲练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内古诗鉴赏分课精讲精练过零丁洋一.内容精讲原文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主旨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
2、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末年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末末三杰”。景炎三年(公元1278)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写作背景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0宋祥兴元年(公元1278),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
3、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阅读感悟1 .过零丁洋主要写了什么?诗人回顾自己的仕途和征战的经历:因科举而蒙朝廷重用,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中已经度过了四个春秋。破碎的山河犹如风中飘絮,动荡不安的一生就像雨打浮萍。在曾经兵败的惶恐滩头,诗人也曾为自己的命运惶恐忧虑,而今途经零丁洋又怎能不感叹自己的孤苦伶仃,无力挽救国家。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2 .本诗首联叙写了诗人一生经历的哪两件大事?寒窗苦读,进入仕途;烽烟四起,艰苦抗元。3 .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4、想感情?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4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诗人回顾自己的仕途和征战的经历:因科举而蒙朝廷重用,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中已经度过了四个春秋。“干戈寥落”在此亦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几近灭亡。5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国家的灾难、个人的坎坷浓缩在这两个比喻句中,意思是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6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在曾经兵败的惶恐滩头,诗人也曾为自己的命运惶恐忧虑,而今途经零丁洋又怎能不感叹自己的孤苦伶仃,无力挽救国家。7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
5、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二.解题方略NOl诗意理解【考点阐释】包含词句理解、诗意概括与整体感知等【精题回放】例1(2019北京)10.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8 之情,也表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3分)(原诗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例2.(2019湖南郴州)用自己的话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原诗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解题方略】诗意理解是诗词命题中最常见的考点之一,需在对全诗主旨的准确把握基础上为前提。而理解全诗主旨,则需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及
6、其当时的心境,细心研读全诗,并认真回味。有的需根据题目指弓1,到原诗中找到相关诗句及其相关的意象,反复吟咏品鉴,做出合理应答,例1中两人共同的境遇便来自原诗中“同是宦游人“。如果不能敏锐的根据题目,只需找到本句,这一处的填空更无法正确完成。该题后面的两处填空和例2中的上下篇内容的概括,同样离不开对全诗的认真研读、仔细品味和精准理解。【答案】例1.宦游人,不舍、依依惜别,乐观豁达例2.上片:望月。下片:怀人。N02诗意理解【考点阐释】考查考生对诗词相关考点的综合理解把握能力,多以选择题形式展现。【精题回放】例1(2021广西梧州市)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起句紧扣诗题,点明登
7、临地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应天塔的高峻。B.承句从传说入手,写“鸡鸣”就能“见日升”,直接点出了诗人立足点之高。C.转句使用典故来抒发情感,表现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以及不畏奸邪的勇气。D.合句以理入诗,意蕴丰富,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例2(2021湖北鄂州)7.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黄鹤归去引出黄鹤楼,为黄鹤楼添加了神秘色彩。B,颔联紧承首联,写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历经千百年之久。仙人一去再也没有返回,只有白云陪伴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C.颈联写汉阳晴川和鹦鹅洲萧条凄清的景象,为下一联抒发感情作正面铺垫。D.全诗以“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下课内古诗鉴赏 24 诗词曲五首 过零丁洋 讲练学案 下课 古诗 鉴赏 诗词 曲五首 零丁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