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工程技术标准.docx
《桩基工程技术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桩基工程技术标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桩基工程技术标准技术标准:箍筋间距误差应控制在2cm,主筋间距误差应控制在lcm;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定位环或混凝土固定垫块纵向间距不应大于2m,钢筋焊接搭接单面焊10D,双面焊5D;搭接焊缝应连续饱满。标准:垫块梅花形布设,布设间距均匀一致错误一:钢筋笼加密区长度不够、间距不均匀质量风险:1 .钢筋笼固定不牢,漏绑较多,降低桩体抗压抗剪强度;2 .后期存在钢筋笼挂壁、偏心、底部钢筋外露锈蚀等隐患,不符合规范要求;3 .容易出现脱焊,导致钢筋笼松散,影响抗压强度。错误二:钢筋笼未设置混凝土固定垫块错误三:钢筋焊接搭接长度和焊缝不满足要求技术标准:停止清孔后,应立即浇筑混凝土,防止
2、孔洞坍塌;保证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不低于完成一条桩所需的灌注时间;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为300500mm,导管底端应始终埋人混凝土中0.8L3m;桩体浇筑前须对砂进行坍落度试验,坍落度宜为180220mmo标准:碎落差较大,使用导管浇筑混凝土错误一:混凝土浇筑时未使用导管减速引流质量风险:1 .彼落差过大,极易造成碎离析,影响校力学性能;2 .无减速措施也会造成离析,致使碎结构部位骨料外露,钢筋外露,破坏钢筋保护层。错误二:混凝土未进行充分振捣错误三:对校进行坍落度试验,坍落度V180mm技术标准:叠层堆放层数不宜超过3层,且在底层桩下必须设置二道贴地垫木;管桩长度允许偏差为土0.5%;壁厚允许偏
3、差为0,2Onun;局部磕损深度不应大于5mm,每处面积不得大于50cm2;内外表面不允许露筋;表面不得出现环向或纵向裂缝;预应力管桩的强度达到100%才能运输和打桩。标准:管桩进场进行验收错误一:桩身磕损、划伤,成品保护不到位质量风险:1 .划伤、破损形成剪应力,易造成后期压桩或打桩时桩身开裂、断裂;2 .管桩截面尺寸偏差较大;3 .存在桩身爆裂风险。错误二:预制管桩进场开裂错误三:底层桩下未设置二道贴地垫木标准:管桩施工,整体效果较好错误一:桩尖焊接面未清理,焊缝不饱满错误二:桩身垂直度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错误三:静压管桩施工无送桩器,以桩送桩技术标准:宜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施焊时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桩基 工程技术 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