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的社科类课程研究性学习体系的构建.docx
《基于职业能力的社科类课程研究性学习体系的构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职业能力的社科类课程研究性学习体系的构建.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能力本位的高职社科类课程研究性学习体系的构建(1、2、3、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6)摘要*高职院校社科类课程教学的改革,应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目标。在培养目标上应强调学生应用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方式上实现个性化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在考核形式上,应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健词:职业能力、社科类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中图分类号:C712文献标识码:A“以效劳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办学的重要指导思想,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学生具有全面的素质和综合的职业能力。所以高职院校社科类课程教学的改革,也
2、应从向学生传播和灌输某些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转向实现人的全面开展与职业能力素质的提高为目标。一、职业能力与高职社科类课程的改革职业能力(PrOfeSSionalCorapelence)是与一般能力相对应的特殊能力,它是由一般能力经过开展和整合而形成的。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开展,必须参与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模拟的职业情境,通过己有知识和技能的类化迁移,使相关的一般能力得到特殊的开展和整合,形成较为稳定的综合能力。职业能力具有下根本特征:(1)应用性(职业性)。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以社会需求和市场需要为目标,侧重于各种根本能力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应用。(2)层次性(复合性)。随着技术的开展,人才素质日益向通用型、
3、复台型靠拢,多层次、多领域的能力要求是现代职业开展的方向。(3)专门性(方向性)。职业能力是针对-定职业的能力,它的培养不能以单纯的专业技能训练为主,要注重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4)个体性(差异性)。是指职业能力的个体属性。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指向与个人性格、兴趣、爱好和需要等密切相关的,我们应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5)可变性(动态性)。它有两重含义,一是随着社会的开展和科技的进步,职业能力的内容处于不断的开展和变化之中;二是个人一生的职业岗位不可能成不变,岗位的变化使对个体的能力要求也随之迁徙。职业能力是在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并具备了一定的态度和经验的根底上形成的。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4、和开展,必须经过训练,通过对已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的类化迁移,并得到特殊的开展与整合,从而才能形成职业能力。目前高职院校社科类课程以必修课为主,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根底、马克思主义根本理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单一,主要是教师讲授,注重学科知识传授,所以学生工作后发现在学校所学的社科类知识80%,在实际中都用不到。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在时间上不能保证技术与技能的学习,在知识内容上难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方面在培养目标上也达不到“宽口径、厚根底、高技能、多方向职业能力的要求。需要对高职社科类课程进行全面的改革,以适应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二、
5、完善基于职业能力的社科类课程教学体系借鉴先进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和社会开展的需要,我们认为应用型人才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培养目标上应强调学生应用知识技能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方式上强调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有指导的探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社科类课程教学体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一)增设社科类选修课程系列,引入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在职业能力的培养中,社科类课程的教学要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拓展其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创造型人才。要到达上述目
6、标仅仅靠教学大纲规定的必修课是远远不够的,各学校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培养方案,增设选修课系列:(1)传统文化系列: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地理(2)文学艺术系列:美学、文学作品欣赏、音乐欣赏、美术欣赏(3)社交礼仪系列:商务谈判与口才技巧、社交礼仪、应用文写作(4)人文与科技融合系列:企业文化、IS09000质量认证体系等。在新的社科类课程体系下,必修课程约占总课时的60%左右,选修课程约占总课时的40%左右。选修课是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个体的创造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选修课局部,从而实现个性化教育。社科类课程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不应是死板的知识传授,应该面向活生生的社会现实,每
7、门课程应安排20%以上的课程用于实践教学。还应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延伸第一课堂的教学。第二课堂教育方面,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勒工助学效劳中心等机构,以校园文化为核心,以主题活动为主导,以学生协会、社团组织为载体,全面实施大学生职业素质拓展方案。第三课堂教育方面,利用高职实训基地的有利条件,在完成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同时有方案、有目的地利用大学生的寒暑假、双休日和课堂教学中的某些教学环节,积极地组织他们到工厂、农村、军营进行调杳、访问、参观、知识咨询等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探究各类方法,关注社会生活,以学科的多元化、综合化特质将教学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职业 能力 社科 课程 研究性学习 体系 构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