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哮病.ppt
《中医内科学哮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哮病.ppt(2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医内科学哮 病v概述v病因病机v诊查要点v辨证论治v预防调护v临证体会概 述v哮病的概念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临床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特征。概 述v哮病的源流内经有关于哮病症状、病因病机的记载。如素问阴阳别论:“起则熏肺,使人喘鸣”,即包括哮病症状在内。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曰:“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明确指出了哮病发作时的特征及治疗,并从病理上将其归属于痰饮病中的“伏饮”证。元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丹溪心法有专篇论述,认为“哮喘专主于痰”,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明虞抟医学正传进一步对哮与喘作了明确的区别,指出“
2、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概 述v哮病与西医病名的关系本篇所论哮病为一种发作性疾病,包括西医学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嗜酸性细胞增多症(或其他急性肺部过敏性疾患)引起的哮喘。若因肺系或其他多种疾病引起的痰鸣气喘症状,则属于喘证、肺胀等病证范围,但亦可与本篇辨证论治内容联系互参。病因病机v哮病的常见病因外因: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或因吸入烟尘、花粉、动物毛屑、异味气体等。内因:饮食不当,过食生冷,或嗜食酸咸甘肥,或进食海膻发物;体虚病后,素质不强,或病后体弱。病因病机v哮病的主要病机v哮病的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肝、心。v基本病机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v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的产生主要由
3、于人体津液不归正化,凝聚而成,如伏藏于肺,则成为发病的潜在“夙根”,因各种诱因(如气候、饮食、情志、劳累等)诱发。v病理性质:发作时为痰阻气闭,病理性质以邪实为主。平时表现为肺、脾、肾等脏脏气虚弱之候。v发病机理:痰气搏结,痰阻气道,肺失宣降。诊查要点v哮病的诊断要点1.多与先天禀赋有关,家族中可有哮病史。常由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诱发。2.呈反复发作性。3.发时常多突然,可见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喉中有明显哮鸣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甚至面色苍白,唇甲青紫,约数分钟、数小时后缓解。4.平时可一如常人,或稍感疲劳、纳差。但病程日久,反复发作,导致正气亏虚,可常有轻度哮鸣,
4、甚至在大发作时持续难平,出现“喘脱”。诊查要点v哮病与喘证的鉴别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诊查要点v哮病与支饮的鉴别支饮亦可表现痰鸣气喘的症状,大多由于慢性咳嗽经久不愈,逐渐加重而成咳喘,病势时轻时重,发作与间歇的界限不清,以咳嗽和气喘为主;与哮病之间歇发作,突然起病,迅速缓解,喉中哮鸣有声,轻度咳嗽或不咳有明显的差别。辨证论治v哮病的辨证要点发时以邪实为主,当分寒、热、寒包热、风痰、虚哮等五类,注意是否兼有表证。而未发时以正虚为主,应辨阴阳之偏虚
5、,肺脾肾三脏之所属。若久发正虚,虚实错杂者,当按病程新久及全身症状辨别其主次。辨证论治v哮病发作期和缓解期的治疗原则v当以“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基本原则;v发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寒痰宜温化宣肺,热痰当清化肃肺,寒热错杂者,当温清并施,表证明显者兼以解表,属风痰为患者又当祛风涤痰;v反复日久,正虚邪实者,又当兼顾,不可单纯拘泥于祛邪;v若发生喘脱危候,当急予扶正救脱;v平时应扶正治本,阳虚者应予温补,阴虚者则予滋养,分别采取补肺、健脾、益肾等法,以冀减轻、减少或控制其发作。辨证论治辨证论治v冷哮证主症: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内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