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体备课记录.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集体备课记录参加人员李雁、周彦、戚丹霞、郑多丽时间2011.10.20地点三、四数办中心发言郑多丽主讲内容第五单元找规律活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间隔现象的规律。间隔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接触过间隔现象,间隔现象的要素不多,规律比较浅显,适宜四年级学生探究。全单元编排了两道例题,两次试一试”、两个想想做做”,分成两部分:先是体会间隔现象,发现它的规律,然后应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课本第48页例题呈现了一个生动的情境,通过三个问题引动导学生研究情境里的数学内容。从9块手帕、10个夹子,7个蘑菇,情8只兔子,12片篱笆,13根木桩这三组数据中,发现同组的两个况记数相差1,这是
2、对规律的初步体验。2、课本第50页例题配合要解决的问题呈现了完整的情境图。录题目说“林阴道上栽了7棵树”,图上就画出了7棵树;题目说“5只兔子排队做操”,图中就画了5只兔子。这样,7棵树栽成一行有6个间隔,5只兔子排成一队有4个间隔,既能从图中直接看到,也能通过7-1=6,5-1:4算得。“试一试有10只兔子像这样排成一排,学生就不能从图中看到有几个间隔,只能按10-1-9算得。从5只兔子到10只兔,从图中能直接看到间隔个数到必须按间隔现象的规律算得,不只是量的增多,而是质的提高。学生能从中体会,不管兔子只数,树的棵数是多还是少,棵数(只数)与间隔的个数始终相差1。二、学情分析1、主体参与,大
3、胆探索。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例题时,让学生通过对情境图的观察获得信息、,自己列出算式,自忆思考答案。再通过组内交流,全班交浪,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2、实践操作,探求算法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己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动手摆一摆,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通过亲身经历、体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简单规律,运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合作交流,培养能力。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多次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互相补
4、充,互相完善,初步形成合用意识和合作能力。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2)能应用所学的数学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的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内在的规律与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
5、习信心。四、教学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掌握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简单规律。2、难点:运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关键: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五、教学方法及环节设计教学方法:1、在教学中,重视情境问题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在生活实际中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2、重视信息交流,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数据资料分组讨论,全班同学议辩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进而发展智力,逐步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运用,训练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环节设计:创设情境、激趣引新一一合作学习、探索新知一一巩固练习,深化发展一一全课总结、拓展延伸。六、教学中注意的问题1、找规律的教学要点是“找”,要让学生经历寻找规律的过程。如果把规律直接告诉学生,就失去了找规律的教学价值。在教学过程中,不直接给出结论,以便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探索过程,不同的体验和发现,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而逐步增强他们探索、研究的兴趣和能力。2、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规律的稳定性和应用时的灵活性。七、习题设计题型:1、看图填空。2、摆一摆。3、解决问题。教学进度第五单元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