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治理.docx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治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治理灌注桩偏位表现形式:表现为实测桩中心坐标与设计值偏差超出允许范围。形成原因:(1)施工放样不准确;(2)钻孔机械定位不准确;(3)钢筋笼定位不准确或不牢靠;(4)钻机型号选用不当.防治措施:(1)增强施工人员责任心,确保测量放样精度;(2)尽量保证钻机定位准确;(3)钢筋笼定位要准确、牢靠;(4)选用合适型号的钻机;(5)正常的桩接柱。桩位复核桩顶高程偏低表现形式:表现为桩顶高程低于设计高程。形成原因:(1)混凝土浇注时的预留高度不足;(2)灌注将近结束时,浆渣过稠,用测深锤探测难以判断浆渣或混凝土面,或由于测深锤太轻,沉不到混凝土表面,以致发生误测;(3)浇筑过程中桩顶
2、高程计算错误;(4)桩头超凿。防治措施:(1)强化管理,增强责任心,保证混凝土浇注时的预留高度;(2)测深锤宣加重,灌注将近结束时加注清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沉淀土,以便准确测量桩混凝土高程;(3)认真监测实际浇筑桩顶高程;(4)凿除桩头时应控制好高程,避免出现欠凿、超凿现象。低应变检测钢筋笼上浮表现形式:钢筋笼上浮是在浇灌混凝土的过程中,钢筋笼骨架出现上浮现象。形成原因:(1)钢筋笼内径与导管外壁间距小,粗骨料粒径偏大,主筋搭接焊接头未焊平,在提升导管过程中,法兰盘挂带钢筋笼;(2)钢筋笼主筋弯曲、骨架整体扭曲,箍筋变形脱落或导管倾斜,使得钢筋笼与导管外壁紧密接触;(3)混凝土面升至钢筋笼底
3、时,混凝土浇灌速度过快,导致钢筋笼上浮。(4)导管埋深过大,底部混凝土上升带动钢筋笼上浮。防治措施:(1)在沉放导管过程中必须注意其垂直度,使钢筋笼内径与导管外壁之间的最小间距至少要大于粗骨料最大粒径的两倍;(2)严格控制钢筋笼骨架加工质量;(3)在浇灌混凝土过程中,随时观测混凝土面位置,接近钢筋笼底时,控制混凝土浇灌量及浇灌速度;(4)浇灌前应确认导管与钢筋笼之间要无挂带现象;(5)浇灌前应检查钢筋笼的固定质量,浇筑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如发现钢筋笼松动,应及时处理。断桩表现形式:断桩表现为桩基两层混凝土夹有泥浆渣土,或混凝土灌注间隔时间长,前一批混凝土已初凝乃至硬化。形成原因:(1)在桩基混凝
4、土灌注过程中因护筒底脚周围漏水,孔内水位降低,或在潮沙河流中,当涨潮时,孔内水位差减小,不能保持原有静水压力,以及由于护筒周围堆放重物或机器振动等引起坍孔,致使桩基混凝土夹泥而产生断桩;(2)施工人员操作失误,过量上拔导管或测定己灌混凝土表面高程出现错误,导致导管埋深过小,出现拔脱提漏现象形成夹层断桩;(3)导管埋深过大,以及灌注时间过长,导致已灌混凝土流动性降低,混凝土与导管壁的摩擦力增大,导管采用提升阻力很大的法兰盘连接,在提升时连接的螺栓拉断或导管破裂而产生断桩;(4)导管连接部位质量较差,拔管过程中断裂而形成断桩;(5)因混凝土浇灌速度过快,施工人员未及时将导管拔出,或因起吊设备不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钻孔 灌注 质量 通病 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