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运用修辞手法融入写作表达.docx
《教育论文:运用修辞手法融入写作表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运用修辞手法融入写作表达.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教育论文:运用修辞手法融入写作表达世界缤纷多彩,创意的表达可以创造无限的趣味,引导开启新奇的视角,体味世界的奥妙。一些意料之外的创意表达,会让写作语言更出彩。鲁迅作品秋雨中一句话,常被大家拿来调侃、玩味,即“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根据读者的经验与表达习惯,既然两株都是枣树,为什么要分开表示呢?一株是枣树,另一株还是枣树,有些搞笑,鲁迅先生似乎说了两句废话。但其实并没有,超出读者意料的表达,会让读者注意到这句话,还会博读者一笑。同样的表达方式可以联想到欧亨利式结尾,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所以,打破思维惯性,学会创意表达,不仅可以让语言更出彩,还可以
2、带来意想不到的趣味。比拟:转换视角实现创意表达比拟作为一种修辞手法,以联想为基础,尝试抛去固有角度与认知,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世界,实现创意表达。在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池海昌先生的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教程一书中,将比拟定义为“把一个事物当作另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比拟分为拟人与拟物,拟人是为动物、植物等赋予人的特征;拟物则是将人拟为动物、植物,或将物拟为物。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大家习以为常的事物。比如,从庄周的角度看是“庄周梦蝶”,从蝴蝶的角度就变成了“蝶梦庄周”,既然“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换一种角度把自己当成一条鱼,思考“如果我是一条鱼,我会因什么而快乐”,将人的感受与客观的、非人的事物相结合,产生有
3、趣、出彩的表达。席慕蓉的诗歌莲的心事转换了视角,借写莲的特征表达自身的情感,将自己比作一朵莲,以莲的特征反射人生状态,用莲花盛开的美好反映人的短暂青春,让读者可以具象地体会到青春的美,更真切地感受作者对美好年华虚度无人欣赏的惋惜。不仅现代诗歌,在古代诗词中这种表达方式也时常被用到,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中将雨拟人化,“知”“潜”等都是人才有的动作,赋予“雨”人的灵性,给人以新奇之感,实现创意表达。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中“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描绘春天是被梅和柳“渡”过来的,春日温和的气息催促着黄鸟鸣叫,充满想象与创意,生动恰当。同样的创意表达不仅出现在
4、文学作品里,也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大家熟悉的作词人方文山,在歌词中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兰亭序中“若花怨蝶你会怨着谁”“我等春雷来提醒你爱谁”;珊瑚海中的“海鸟跟鱼相爱”将花、蝶、春雷、海鸟、鱼拟人,将人迅速地抓进故事,仿佛这些非人的事物经历了一番爱与不爱的波折,引发读者无限遐想。善于运用比拟也是创意广告文案的一大法宝,如公益广告将小草、动物拟人化阐述人们对它们的伤害,让人对非人的事物产生同理心,进而达到劝诫的效果。生活用品广告也将产品拟人化,如纸巾广告将纸巾比作“为你擦眼泪的人”,用鞋子的口吻表示所有的脚都是他们的顾客等。用简单的拟人实现创意的表达,让读者印象深刻,实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论文 运用 修辞手法 融入 写作 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