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七章 血液.docx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七章 血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七章 血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案(第6次课2学时)第七章血液教学要求1.了解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及功能。2.熟悉红细胞的生理特性、主要功能和生成的调节。3.学习血浆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理功能。4.了解机体抗凝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血型及其应用5.掌握血液对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作用。6.了解生理性止血过程和凝血机制。教学重点三种细胞的功能,凝血机制教学难点凝血机制教学时数12学时主要内容7.1血液的组成与理化性质7.2血细胞及其功能参考资料杨秀平动物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陈守良动物生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刘宗柱.动物生理学.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教学内容引言
2、:血小板是由骨髓巨核细胞的胞浆断裂而成的扁平不规则的圆形小体;血小板寿命短,在血液中仅存留5天-11天,在肺和脾中分解;血小板没有细胞核,但能消耗氧气,产生乳酸和CO2,说明它具有活细胞的特征。血小板膜上含有胶原受体,纤维蛋白原受体,凝血酶原受体,胞浆中存在颗粒和致密颗粒,致密颗粒储存有5-HT,ADP和磷脂等。7.2.3血小板生理(1)血小板的形态与数量呈无色,无核盘状小细胞,平均直径2.4um,平均面积8um2。人的血小板数为每立方毫米1030万,血小板过少出血倾向。血小板过多血栓形成。(2)血小板的生理特性1.黏附:黏着于损伤血管内皮部位2.释放:活性物质一ADP、5-HT、TXA2PF
3、33.聚集:血小板彼此黏着、聚合成团4.收缩:血小板内收缩蛋白发生收缩5.吸附和浓缩:吸附凝血因子于血小板表面(3)血小板的功能A.生理性止血:指小血管损伤出血后在很短时间内自行停止出血的过程。(血小板发生粘附和聚集成团,堵塞破口,并释放ADP,促进血栓的形成;同时,血小板释放的5-HT,肾上腺素等物质,促进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初步止血)J、纤维蛋白形成J、血栓溶解尸、血凝块形成(有效止血)B.参与凝血:含有多种凝血因子(血小板因子3,2,4),血小板是凝血过程的重要参与者:血小板表面能吸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各种凝血因子;血小板本身也含有与凝血有关的血小板因子。C.影响纤维蛋白的溶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七章 血液 人体 动物 生理学 第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