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与内分泌演示文稿.ppt
《胰岛素与内分泌演示文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胰岛素与内分泌演示文稿.ppt(3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胰岛素与内分泌Page 2胰腺n 胰腺是腹膜后器官,质软,淡黄色,形态略呈三棱形且狭长,长约12-25cm,宽3-9cm,厚1.5-3cm,头部钩突长7cm,头部与体部之间的颈部长约2-3cm。胰腺平均重70-100g。n 胰腺的实质来源于内胚层。初始时,在胰的原基内先形成许多细胞索,细胞索反复分支并中空,形成胰内的各级小排泄管(原始胰管)。这些小管末端大部分即成为外分泌的腺泡,小管上皮插入腺泡内形成泡心细胞。于此同时,有些细胞不出现管腔,并与其他细胞分离,即形成内分泌的胰岛。胰岛分布于腺泡之间,约在第20周时开始分泌胰岛素。Page 3胰岛激素n 胰岛是胰腺的内分泌组织。它分散地分布在胰内分
2、泌腺体中,以胰头部分为最多。正常成人的胰腺约有200万个胰岛,占胰腺总体积的2-3%,胰岛总重量约为1-2g。n 人的胰岛主要由A、B、D及PP 4种细胞组成。A细胞位于胰岛最外层,占胰岛细胞的20%,B细胞位于胰岛内部,在胰岛中占的比例最大,约为75%,胰岛中3-5%为D细胞,PP细胞只占不到2%。n A细胞分泌胰高糖素,B细胞分泌胰岛素、C肽、胰岛素原和胰淀素,D细胞分泌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生长抑素)及少量胃泌素,PP细胞分泌胰多肽。Page 4胰岛素的化学结构n 胰岛素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双链(A、B链)蛋白激素,分子量为5374,等电点5.35,A链含有21个氨基酸,B链有30个氨基
3、酸。两条肽链之间由两个二硫键连接,A链的第6和第11位氨基酸残基之间也由二硫键相连。n 不同种属的胰岛素除A链的4、8、9和10位及B链的3、9、29和30位外,其他氨基酸成分是相同的。n 胰岛素分子晶体是由6个胰岛素分子和2个Zn2+形成的含锌胰岛素六聚体。六聚体可能是胰岛素在细胞中的储存形式。n 胰岛素的一级结构与其生物活性有密切关系。二硫键被还原使胰岛素裂解为A和B链后,胰岛素的生物活性完全丧失。Page 5胰岛素的生物合成和分泌n 胰岛素是在胰岛B细胞内质网的核蛋白体中合成。合成的胰岛素储存在胰岛B细胞的B颗粒中,成人胰岛内贮存的胰岛素约200国际单位。n 成熟的B颗粒向细胞膜附近的微
4、小管移动,排列依附在微小管旁。B细胞受到刺激后,微小管收缩使B颗粒向细胞表面移动,B颗粒膜与细胞膜融合,膜在融合点破裂,经胞吐作用将细胞膜内胰岛素结晶释放到细胞间隙,剩余的颗粒膜插入细胞质膜,其蛋白质成为质膜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细胞浆中的Ca2+增加微小管的活动,加速B颗粒的移动,促进胰岛素分泌。Page 6调节胰岛素分泌的因素n 葡萄糖n 氨基酸n 游离脂肪酸n 胃肠激素n 神经和神经激素调节n 生长抑素n 其他激素Page 7调节胰岛素分泌的因素n 葡萄糖 葡萄糖是刺激胰岛素分泌最主要的因素。人体摄入糖类食物后,血浆胰岛素浓度可升高5-10倍。生理情况下,右旋葡萄糖对胰岛素分泌的刺激作用
5、最强。由于葡萄糖可以自由进入胰岛细胞,并在细胞中代谢,故能直接刺激胰岛素合成和分泌。口服葡萄糖对胰岛素分泌的刺激作用强于静脉滴注时,说明胃肠激素能增强葡萄糖对胰岛素的刺激作用。胰岛素对葡萄糖反应的动力学特征是它的双向分泌机制。第一时相为快速分泌相,细胞接受葡萄糖刺激后1分钟内开始,2分钟达到高峰,持续3-5分钟后减弱。第二时相是延迟分泌相,葡萄糖摄入后5-10分钟开始,胰岛素水平呈梯度增加,一直持续到1小时以后。Page 8调节胰岛素分泌的因素n 氨基酸 蛋白质消化、单个氨基酸或复合氨基酸灌注均刺激胰岛素分泌,精氨酸、赖氨酸及亮氨酸的作用最强。如葡萄糖一样,口服消化的氨基酸对胰岛素分泌刺激超过
6、静脉滴注氨基酸。氨基酸除直接刺激胰岛素外,也能通过增加葡萄糖和生长激素的分泌刺激胰岛素释放。葡萄糖和氨基酸对胰岛素的分泌具有协同作用。Page 9调节胰岛素分泌的因素n 游离脂肪酸 血中游离脂肪酸和酮体大量增加时,也刺激细胞释放胰岛素,这可能是防止脂肪动员过多,酮体产生过多的一种反馈调节,但游离脂肪酸及酮体对胰岛素分泌调节的生理意义,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Page 10调节胰岛素分泌的因素n 胃肠激素 口服葡萄糖对胰岛素分泌的刺激明显强于静脉滴注葡萄糖后,说明一些胃肠激素也能刺激胰岛素分泌。但是,作为刺激胰岛素分泌合格的生理调节器的多肽,必须具备两条标准:食物吸收后它的浓度必须升高;在生理浓度时
7、,能刺激葡萄糖介导的胰岛素释放。在已知可能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胃肠激素,如胃泌素、促胰液肽、舒血管肠肽、胆囊收缩素和抑胃肽中,只有抑胃肽符合以上标准。口服葡萄糖负荷后,血糖升高的同时,血清抑胃肽水平也升高,并刺激胰岛素分泌,以防止血糖过高。空腹静脉滴注生理量的抑胃肽不能刺激胰岛素分泌;但在葡萄糖的同时滴注抑胃肽,则有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说明抑胃肽是肠-胰岛轴的肠部信号物质,必须在血糖从空腹水平升高时发挥作用。Page 11调节胰岛素分泌的因素n 神经和神经激素调节 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通过胰岛细胞中的-肾上腺素受体介导的作用抑制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细胞具有和双向受体系统,肾上腺
8、素能受体被激活,抑制胰岛素分泌,而激活肾上腺素能受体则使胰岛素分泌增加。由于细胞膜上的受体较多,故肾上腺素主要刺激受体,从而抑制胰岛素分泌。在基础状态时,、受体的兴奋保持平衡,使基础胰岛素分泌量维持在正常水平。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影响胰岛素的分泌。电刺激下丘脑腹内侧核,能抑制胰岛素释放。电刺激下丘脑腹外核可以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破坏双侧腹外核后,胰岛素分泌减少。饥饿、运动、应激,可通过神经反射,影响一些激素分泌,最终抑制胰岛素的分泌。Page 12调节胰岛素分泌的因素n 生长抑素 生长抑素是30个氨基酸的多肽,作为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从下丘脑分离,随之在胰岛细胞、胃窦、胃肠道的空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胰岛素 内分泌 演示 文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