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的研究进展2023.docx
《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的研究进展20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的研究进展202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的研究进展2023膀胱疼痛综合征指的是膀胱区不明原因的持续性或周期性疼痛不适,常伴有尿频或尿急等泌尿系统症状,其包括许多类型,而间质性膀胱炎是其典型的一种类型,因此文献中常辆为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往往病史较长,治疗效果不佳时常常导致焦虑、抑郁症状,夜尿症状常导致患者睡眠质量下降,生活治疗严重下降,目前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残疾群体,是泌尿外科门诊难治性疾病之一。一、定义及演变历史间质性膀胱炎这一疾病的诊断经历了从十九世纪末开始依赖膀胱镜下特征性表现到二十一世纪初删除膀胱镜检查阳性结果,这一观念的转变经历了大约一百余年。1887年美国医生Skene在Disea
2、sesoftheBladderandUrethrainWomen一书中描述了一种能破坏部分或全部膀胱黏膜并可扩展至肌肉层的膀胱炎症,首次提出了间质性膀胱炎这一疾病名称,间质性膀胱炎即作为一种独立疾病被确定下来。二十世纪早期,在一次美国泌尿协会新英格兰分区会议上GUyHUrmer医生对8例以尿频、尿急、夜尿次数增多伴耻骨上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女性间质性膀胱炎进行膀胱镜检查,提出了膀胱上皮损伤和膀胱溃疡的概念,表现为出现红色的,缺乏正常毛细血管结构的粘膜病变,有良好分界,通常伴有出血,而后被命名为HUnner溃疡以出现Hunner溃疡为特征这一观念影响了间质性膀胱炎诊断达60年,但20世纪末人们才开始
3、认识到Hunner溃疡在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并不常见。1949年Hand第一次对间质性膀胱炎进行系统回顾研究,指出膀胱黏膜在膀胱水扩张后,可能会出现散在的膀胱黏膜下出血,并对间质性膀胱炎进行分级。1978年Walsh提出水扩张后膀胱镜下红斑症或肾小球样出血为间质性膀胱炎的特征表现,同年Messing及Stamey首次提出该疾病的主要诊断依据症状和红斑症。1987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下属的国立糖尿病、消化病、肾病研究所进一步完善了诊断标准:与膀胱相关的疼痛,尿频,膀胱镜检查下极小的出血点,麻醉后80-1OOcm水压冲洗1-2分钟后出现典型的Hunner损伤,并且这些小出血点必须以至少每10分钟扩散
4、四分之一的速度扩散到四分之三膀胱,扩散不是沿着膀胱镜的路径,沿着膀胱镜的扩散可能是人为所致。但此标准过于严格导致许多患者被漏诊,因此2002年国际尿控协会提出了疼痛的膀胱综合征这一概念,指膀胱充盈状态下的耻骨上区疼痛,伴有白天和夜间频率等其他症状,除外泌尿系感染或一些已知病变。国际尿控协会保留了间质性膀胱炎这一概念,用于诊断有典型膀胱镜表现和组织学特征的患者。目前推荐BPS这一名称,从而替代以前的间质性膀胱炎(IC)和膀胱疼痛的说法。二十一世纪初人们认识到膀胱镜检查发现与疾病的相关性差。一些有症状的患者膀胱镜下并没有诊断标准中的阳性发现,从而导致漏诊,因此2008年间质性膀胱炎欧洲研究协会(E
5、SSIC)将BPS的定义中删除了膀胱镜检查阳性结果的诊断标准。将BPS进一步定义为出现与膀胱相关的骨盆疼痛,压迫感或不适,持续至少6个月,伴有尿频或尿急等泌尿系统症状,除外其他相关疾病。由于症状持续6月过长,会导致一部分患者不能得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最近,美国泌尿外学协会进一步修改了症状的持续时间,将其定义为出现与膀胱相关的不适感觉(疼痛,压力,不适),下尿路症状持续时间超过6周,除外泌尿系感染和其他已知疾病。这个定义是更加恰当的,因为其允许在症状出现之后不久就开始治疗。二、流行病学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是一个排除诊断,缺乏广泛认可的定义,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志物,很难估计其发病率,因此,
6、美国和世界各地的文献报道改变患病率差异非常大。日本,总体患病率是1.2/100000,女性为4.5/1000。美国一项大样本研究发现其患病率在23-6.5%之间,女性是男性2s5倍。大多数的研究表明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5倍及以上,但由于男性的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和此疾病较难鉴别,不排除男性的实际发病率比目前统计的更高。Geist和Antolak总结了儿童患者的发病情况,儿童发病较罕见,需要与儿童排尿频率异常综合征鉴别,后者为不明原因的自限性疾病,但是也有一些儿童符合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1996年Close及其同事报道了20例儿童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发病年龄中位数小于5岁,
7、多数患儿膀胱灌注扩张后可以得到长期缓解。三、病因学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目前病因尚不明确有许多关于其发病机制的理论,但都缺乏确切的临床证据。感染学说是较容易被接受的一种学说,1915年Hunner第一次提出了间质性膀胱炎是慢性细菌感染所致的膀胱壁炎症,1973年Harn提出了间质性膀胱炎与链球菌,链球菌后炎症之间的关系,但目前感染病因学说仍无确切的临床数据证实,一项纳入92名诊断为BPS患者的研究表明,疾病本身并不与细菌或DNA病毒相关,膀胱粘膜活检提示并不含有腺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型和II型,人乳头瘤病毒(所有亚型)和沙眼衣原体。这些结果排除了该病是病原体慢性感染所致。另一
8、项纳入87例女性BPS的研究显示:12%的患者有泌尿系衣原体感染的病史,因此,衣原体感染应引起适当的重视。自身免疫炎症学说也是被深入研究的病因学说,多年以来,一直有人坚持认为间质性膀胱炎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障碍,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甲磺司特在间质性膀胱炎的研究中证明是有效的,但自身免疫炎症在间质性膀胱炎中的确切作用仍有争议。肥大细胞学说指出间质性膀胱炎粘膜中存在肥大细胞,分泌组胺等促炎症反应介质,导致疼痛,充血,纤维化,这些都是间质性膀胱炎的重要特征。此外还有上皮渗透性学说,神经炎症学说等众多病因学说,但均未得到科学的证据支持。四、病理目前已经描述了BPS患者的病理特征,非特异性病变包括炎性浸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膀胱 疼痛 综合征 间质 膀胱炎 研究进展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