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统编教材教学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统编教材教学心得体会.docx(3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统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一、减轻使用统编教材带来的压力统编教材改动比较大,老师们拿到新教材,看到许多课文是新的,体例和教法是新的,改革的力度大,担心跟不上,用起来困难。这可以理解。但也要看到,这套教材的新,并非以革命的姿态把以前的教材教法全部颠覆,它是“守正创新,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变化革新,是那种大家经过努力就跟得上的创新。所以不必焦虑,要以积极而又正常的心态来使用教材。特别是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改革的幅度大,推开使用的步子应当稳一点。不能指望新教材一用,教学就来个天翻地覆。使用新教材,采用新教法,这是时代要求,大家对语文教学都有这样那样的不满嘛,要借新教材的使用去改进教学。但也不必把以往的语文教学说
2、得一无是处,那并不符合事实,别把语文老师弄得灰头土脸。其实我们就是那样一步步走过来的,要尊重历史,有所继承,有所扬弃,有所发展。使用新教材,改革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立足于各自的学情,根据自己所在地区、学校或者班级的条件,在原有基础上去逐步调整、改进与更新。新教材的使用能否让我们的教学更上层楼,关键是教师,老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必须跟上,吃透教材,才能用好教材。而这需要时间,不可能靠几次培训就解决问题。使用新教材,我不赞成一哄而起搞运动,不赞成形式主义,不赞成一刀切。办学条件好的,改革步子可以大一点,条件差的,也可以分步实施,创造条件去改,能改一寸是一寸。今年秋季学期开学之后老师才拿到教材,时间
3、这么紧张,现在对新教材还来不及熟悉和消化。应当容许先尝试采用新方式教一两个单元,积累了经验后,再把新教法推开。全国那么大,地区差异也大,办学的条件不同,要给学校和老师一定的选择权。使用新教材,不只是教学方法要变化和适应,最主要的还是教学观念要更新。要理解新教材“新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变化,有什么学理支持。建议大家备课时,认真研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新教材对照着读,以加深对教材编写理念和设计意图的理解。因为新的高中语文教材是按照高中语文新课标编写的,如果说有创新,那是新课标要求之下的新;如果说新教材存在某些缺失,可能是课标的精神转化为教材内容的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新的初中和小学语文
4、教材的编写,主要依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但也显然接受了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某些新理念。所以初中和小学老师也有必要研读一下高中新课标。把新教材和新课标对照研究,才知道教材哪些方面发生变化和创新,这些变化、创新是源于哪些理论、政策的要求。这样,我们对于如何用好新教材,站位就会高一些,而不至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现在全国的中小学老师都在着手研究如何实施新教材提出的那些新的理念和教学方式,这种研究和讨论是必要的,有些问题和困扰的解决会有一个过程。我想讲几点意见,澄清一些误解,让新教材使用和教学改革更加切实可行。二、如何理解学习任务群按照新课标要求,新教材是以学习任务群”来整合单元教学的。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5、?好处是突破单篇阅读精讲细析的固定模式,更加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建构语文核心素养。把过去比较零散的课文教学分为若干学习任务群,并且以任务群来组织单元教学,这样做,教学的目标就会比较集中而且清晰,我们的教学就不至于面面俱到,也可以避免什么课都大致是那一套程式的同质化弊病。使用新教材,备课就应当根据学习任务群所提示的任务去组织教学,把握某个单元或者某一课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让每个单元教学有哪些干货,都做到心中有数,这将有助于克服语文教学的随意性。采用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教学,更重要的,是为了减少灌输式讲解,减少刷题,多匀出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学,拓展阅读面,扩大阅读量。这对于解决语文教学长期
6、以来存在的读书少的问题,会有帮助。采用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教学,应当多往学习活动方面靠拢。备课就不能满足于准备好讲稿,而要考虑如何让学生在某种学习情境下带着某些问题”(课题)去读书、思考和探究。老师要转变角色,由主要担负讲授,转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即活动”中学习。不是讲授不重要,也不必限定讲授,而是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安排好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些课也可以多讲一点,有些少讲一点,都可以,但都力求围绕自主学习的任务去设计。教材的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的编写方式是新的,和以前常见的习题不太一样,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安排,其中都已经有所提示或者建议,备课要关注教材中的“单元学习任务是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的,
7、这种“活动不能离开语文,主要是读书、思考和合作探究。其实,课标中对各个任务群的教学功能、目标都有要求,有些属于上位”的要求,似乎比较原则,备课时也应当特别关注,让教学设计的方向更加明确。比如,课标在论述语文核心素养”时,提到要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还提到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诸如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审美情趣,等等,是新提法,我们以前教学中较少关注的,新教材也在努力体现,备课时就应该多考虑。设计“文学阅读与欣赏”类的课,就要考虑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审美情趣。比如古诗词教学,不能满足于了解
8、作者原意”和“艺术手法,更应当重视激发学生自主阅读中所获得的审美感受,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去欣赏。所谓“溯源性审美,不能取代生成性审美。三、整本书阅读的教学重在目标管理这是新的课型,到底怎样做才有好的效果?还需要在实践中积累总结经验。统编初中语文的“名著导读”,每册指定必读2种书,三年一共12种。这也是“整本书阅读。高中教材原来也考虑读4部以上的名著,后来考虑高中的学业负担重,还要面对高考,就把阅读的量减少,一共才读2部一一乡土中国(费孝通)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是作为任务群专设2个单元的,都安排在必修。教材中的“整本书阅读设计是提示性的,主要包括阅读指导和学习任务两部分,比较简单。学习任务主要引
9、导阅读和思考,供学生选择其中一二,不必全部完成。现在大家都在讨论如何教整本书阅读,我想老师们会总结出好的办法。我的理解,整本书阅读”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读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整本书阅读的功夫在课外,应以课外阅读为主,课堂上可以安排一些交流分享活动。老师也可以给一些引导,主要是读某一类书的方法引导。比如,读乡土中国,要求学生注意概念和大小纲目,注意理论推导。读红楼梦,要求整体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注意从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入手去探究、体验与欣赏,等等,都是方法的引导。不要和一般课文教学那样去多加讲解,更不能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我最
10、近写了乡土中国导读,主要是提供读这类书的方法,定位在初步接触社会科学论著,扩展知识面,这个标准不宜定得太高,只要坚持读完,对书的内容及表达方式有大致了解,对社会科学研究有些体验和印象,就可以了。如果还能探索一下阅读这类书的门径,甚至引发对某些问题的思考探究,那就更好。老师可以给一些阅读方法的建议,主要让学生课外自主阅读,没有必要和单篇课文教学那样精雕细刻,也没有必要布置很多“活动和任务。阅读可以促进写作,但读书又不能处处指向写作,也不要老是想着考试,那会败坏读书的兴趣。别忘了,整本书阅读可以多少起到磨性子”作用,读书养性”,培育毅力,涵养心智,祛除浮躁。总之,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不必搞得太复杂,重
11、在目标管理,不要太多过程管理二能坚持完整通读几本书,就很不错了。处处安排写作或者讨论,过程管理”太细,反而可能败坏读书的兴致。四、语文老师要“读书养性新教材实施学习任务群”单元教学,所谓课的构成原则也产生了变化,不再以单篇课文或者课时作为课的基本构成单位,而是根据“任务”来设课二以往一篇就是一课”,现在也还有一篇作为一“课的,但更多的情况是一组课文为一“课。因此教学的方式也会变化,不再一课一课的教,而是一组一组地学,即所谓群文教学。群文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但也不要理解为“群文”学习就比单篇教学更高级”,也不是群文教学要取代单篇教学。在新教材中,单篇教学和群文教学”是并存的。比如有些古
12、文,有些比较深奥的经典,就仍然设计为单篇教学。注意,群文教学”也应当有精读、略读之分,一课之中的两篇或者三篇课文,总有一篇是要精读的,老师要举例子,给方法,给读书和思考的方法,其他则让学生泛读。下面,重点讲讲老师读书的问题,这是关键。要想用好新教材,老师必须跟上去读书。语文老师要当读书种子,这是一种理想,一种责任,同时又是我们面临的很实际、很紧迫的职业要求。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有三新,也就是新高考新课程和新教材,必然会给老师提出更高的业务要求,在未来几年,老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会成为硬指标,读书少的问题会显得很突出。统编中小学语文教材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读书为要,大量增加读书的份量。统编中小学语文教
13、材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读书为要,大量增加读书的份量。问题是,老师是否能跟上这个量,能跟上这个节奏?初中阶段光是名著导读指定必读的12种,推荐自主选择阅读的24种。我们初中语文老师读过的有多少?恐怕不会乐观,有些老师连其中一半也未见得读过。高中语文新教材改动很大,对读书的要求非常高。特别到了高二,实施专题研习”型的教学,一个专题,三课文,要学生顺藤摸瓜,找出很多相关的资料来读,涉及多方面相关知识,老师就必须具备比学生宽广得多的知识面,要读很多书,才能应对一个研习单元。新教材要求学生多读书,老师一定得自己先多读。靠以前那点的库存,看来是不行了。这是倒逼我们去读书。再说说高考,也正在“倒逼”我们老师读
14、书。这几年高考语文命题的确在变化,开始考阅读面和阅读速度,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也大大拓展。现在不只考文学,还涉及到哲学、历史、考古、经济、科学等方方面面。最近看到一篇报道标题有点吓人,说2019年高考语文,考的都是没有读过的,读过的全都没有考。这也可以说是部分事实,体现一种改革和变动。考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嘛!如果我们当老师的还是老一套,我行我素,不读书或者少读书,看来是很难应对改革中的高考的!但是现在很多老师读书的状态不见得好。他们也读书,但读的主要是与职业需要相关的实用的书,属于职业性阅读二明后天要上课了,今天赶紧找有关材料来读。或者要评职称了,立芋见影读一些“救急的书。此外,就很少自由的读书
15、、个性化的读书了。有些老师一年到头除了读几本备课用的书,其他很少读,顶多读一些畅销杂志,大部分时间都是网上的“碎片化阅读。无聊的自媒体有一种魔力二捆绑住很多老师,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腾出来的那点时间,也被网络和流行阅读占据了。现在从网上获得资料很容易,所有课文的设计教案都可以从网上得到,似乎不用自己读书,拼贴拼贴,也能凑乎上课。但这种课是没有温度”的,学生怎么可能会喜欢?有这么可能教好语文?教语文是要有心境的,语文课人文性很强,教师的学养以及人格素养就格外重要。讲学养,既是教书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精神成长的需要。因此,无论多么忙,最好有“自己的园地,那怕是一块不大的自留地不要一窝蜂都在应对现实需求,评级呀、教学检查呀、还有没完没了的各种事情。当然这些都要应对,谁也不可能完全超越,但要保留一份清醒,一点距离,免得被动地全部卷进去。喜欢读书,有自己某一方面的专业爱好,能多少进入相关领域,有一定的研究,有些发言权,这太重要了。在这状态中,会有成就感,同时也让自己保持思想活力。在状态中,还能帮助抵制职业性疲倦。面对信息过量现象,要有自觉,让自己具备一点信息传媒素养,知道现代信息传播的规律。对信息时代带来阅读方式的一些重大的变化(比如传播渠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