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血证教案讲稿.docx
《中医血证教案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血证教案讲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血证(3学时)【目的要求】1.了解血证的概念及临床特征。2.熟悉血证可由外感、内伤等多种原因引起。3.掌握血证的病机主要为气火逆乱,血不循经,络伤血溢。4.掌握血证的治疗原则为治血、治火、治气,熟悉血证的应急处理。5.掌握各种血证常见证型的辨证论治。【重点难点】1、血证的概念。2、血证的病因病机。3、血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4、血证的辨证要点与治疗原则。【教学互动】1、对咳血、吐血的病人应考虑哪些情况?2、病例讨论(详见病案分析)。【概说】()含义:凡由多种原因,引起火热重灼或气虚不摄,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疾患,统称为血证,也即是说,非生理
2、性的出血性疾患。血证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血证包括血虚、血瘀、出血三个大方面,三者互有联系,出血可导致血虚,又是瘀血产生的常见原因;离经之血留积体内,蓄积成瘀血,而瘀血阻滞又能引起出血、血虚。狭义血证就是专指出血。本篇讨论的血证就是指出血。分类:一般根据出血的部位进行划分。由胃、食管出血,经呕吐排出体外一呕血、吐血。由肺、气管出血,经咳嗽排出体外一咳血或咯血。由肾、膀胱出血,经小便排出者一尿血。由肠胃出血,经大便排出体外者一便血。由体表组织器官出血的总称为!血,其中又分为鼻佃、齿佃、耳他、肌龌。皮下出血者一紫斑。(二)沿革1、早在内经即对血的生理及病理有较深入的认识。有关篇章对血溢、血泄、1血、
3、咳血、呕血、溺血、7叟血、便血等病证作了记载,并对引起出血的原因及部分血证的预后有所论述。2,金匮要略记载了泻心汤、黄土汤等治疗吐血、便血。3、千金方应用犀角地黄汤治疗。4,朱丹溪强调阴虚火旺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5、医学正传首次提出血证一名。6,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提出了著名的治吐血三要法,强调了行血、补肝、降气在治疗吐血中的重要作用。7、景岳全书将血证病因归为火盛”及“阴伤”两个方面。8、血证论是论述血证的专书,对各种血证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均有许多精辟论述,该书所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血四法,是通治血证之大纲。(三)与现代医学的联系:西医学中多种急、慢性疾病所引起的出血,包括呼吸、
4、消化、泌尿、造血系统病变所引起的各种出血症状者,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消化性溃疡、肝硬化门脉高压、溃疡性结肠炎、肾小球肾炎、肾结核、肾肿瘤、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过敏性紫瘢、白血病等病。补充知识:出血性疾病是指各种原因使患者止血、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等机制发生异常而引发的一组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一类疾病。根据发病环节,分以下几类:1.血管因素所致出血性疾病(1)先天性或遗传性血管壁或结缔组织结构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血管壁仅由一层内皮细胞组成。(2)获得性血管壁结构受损又称血管性紫瘢。2.血小板因素所致出血性疾病(1)血小板量异常(2)血小
5、板功能缺陷致出血性疾病3.凝血因子异常所致出血性疾病(1)遗传性凝血因子异常(2)获得性凝血因子减少4.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出血性疾病(D先天性或遗传性纤溶亢进;(2)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3)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5.循环抗凝物质所致出血性疾病:见于肝病、SLE等;狼疮抗凝物质,见于SLEo6.复合性因素所致出血性疾病:如DIC,严重肝病等。出血性疾病的治疗1.对于血管因素所致出血性疾病:病因治疗,以及改善血管壁功能的药物,如复方路丁片,安络血、止血敏等。2.血小板因素所致的出血:促血小板生成药,如IL-11。增强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立止血。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升高血小板数量,促进
6、止血。血小板输注3.凝血障碍所致的出血:对于因子II、VII、IX、X的缺乏,可补充维生素K。血友病A,输注因子Vm浓缩物,因其他凝血因子缺乏,输注相应的凝血因子或新鲜血浆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促进止血。4.纤溶亢进所致的出血:主要用纤溶抑制剂治疗。常用的药有:止血芳酸、止血环酸,以及氨基己酸。5.其他治疗方法:鱼精蛋白对肝素及类肝素样抗凝物质;血浆置换疗法分离血小板抗体及血液中的有害成分,基因治疗遗传性凝血因子的缺乏:手术治疗,探明出血原因,去除血肿,修复血管,切除破坏血小板的脾脏等。【病因病机】1、感受外邪:损伤脉络。其中以热邪、湿热多见。2、情志过极:化火灼络。3、饮食不节:滋生湿热或气虚不
7、摄。4、劳欲体虚:气虚失摄或阴虚火旺。5、久病之后:阴精耗伤,阴虚火旺;正气亏损,气虚不摄。久病入络,血脉瘀阻。常见的原因是火与气。故病机特点:归结有二,其病性有虚实之分。1.火热熏灼、迫血妄行。火邪与热邪火与热均属阳而主动,火热在血分则血因而沸腾不安,血动不安,甚则溢出脉外而形成出血。其中又可分以下几个方面:感受外邪,风热燥火伤肺或外感风寒,郁阳化热而出血,如咯血、鼻I。胃肠积热,火伤血络而引起吐血、齿隈、便血等证。忧思恼怒,引动肝火致吐血、咯血等。阴虚火旺,血热妄行引起做血、尿血、咯血等证。风热燥火、湿热内蕴、肝郁化火-实火。阴虚火旺虚火。2.气虚不摄、血溢脉外。气逆-怒则气上,恼怒过度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血证 教案 讲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