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汗证教案讲稿.docx
《中医汗证教案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汗证教案讲稿.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汗证(1.5学时)【目的要求】1、熟悉汗证的证候特征。2、熟悉自汗盗汗与脱汗战汗的区别。3、掌握汗证的治疗原则。4、熟悉汗证各个证型的辨证论治。【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汗证的辨证论治;难点:从出汗特点及伴见症状两方面讲解自汗盗汗与脱汗、黄汗及战汗的区别,脱汗见于病情危急之时,而战汗见于急性热病。黄汗见于湿热病征。【教学互动】病案讨论一、【概说】(一)含义:由于阴阳失调,营卫不和,媵理不固而致汗液排泄异常的一类病证。根据汗出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五种。排泄异常:时间、形式、颜色、量白昼汗出,动辄益甚一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一盗汗注:自汗、盗汗作为症状,即可单独出现,也可见
2、于其他疾病过程中H(二)沿革1、内经对汗的生理,病理作讨论:汗的生成:阳加阴谓之汗”汗为心源,血汗同源,“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二出汗祛邪外出,“解表发汗预测病情:六阳气绝则阴阳相离,离则族理开,绝汗乃出。2、朱丹溪:自汗多属阳虚,盗汗多属阴虚”3、张景岳:自汗、盗汗各有阴阳之属”4、王清任:“血瘀出汗5、临证指南:自汗补气以卫外,盗汗补阴以营内。(三)与现代医学的联系;甲亢、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低血糖、虚脱、休克、及传染病各期出现以汗出过多者。注:少数人由于体质因素平时即爱出汗,而无其他症状者,则不属于本范畴。二、【病因病机】1、病后体虚:素体虚弱、病后体虚一肺气不足,表卫失司
3、,或营卫失和,月奏理开泄,汗液外泄。2、情志不调:劳伤心脾,血不养心,心不敛阴情志不舒,肝郁化火,火热迫津耗伤阴精,阴虚火旺,迫津外泄3、嗜食辛辣:嗜食辛辣,湿热偏盛,邪热郁蒸病位:卫表肌肢。与肺、心、肾相关。病机特点:1、肺气不足或营卫失和,致卫外失司,津液外泄。2、阴虚火旺或邪热郁蒸,迫津外泄。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虚多实少,虚证自汗一气虚;盗汗阴虚实证肝火或湿热郁蒸虚实相互转化,最终可出现气阴两许虚或阴阳两虚。三、【诊断】1、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四肢、全身汗出超出正常者为诊断的主要依据。2、昼日汗出漆漆,动则益甚者为自汗;寐中汗出津津,醒后自止者为盗汗:在外感热病中,全身战栗
4、而汗出为战汗:在病情危重时全身大汗淋漓,汗出如油者为脱汗;汗出色黄,染衣着色者为黄汗。3、予以血沉、抗“O”、血清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测定、胸部X线、痰培养等检查。四、【鉴别诊断】生理性汗出与病理性汗出生理性出汗:因天气炎热,穿衣过厚,渴饮热汤,劳动奔走,服用发散药物引起的出汗。出汗量一般不会太多,且大多为一时性。汗证:患者表现为全身或局部汗出量多,往往伴有烦热心悸,体倦乏力,消瘦等症状。五、【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辨虚实自汗一多属气虚不固,然实证也或有之。盗汗一多属阴虚内热,然气虚、阳虚、湿热也有。脱汗一多属阳气亏虚,阴不内守,阴极阳竭。黄汗一多属感受外邪,湿热内蕴,为实证。战汗一常发于
5、外感热病,为正邪相争之证以实证为主。2、辨寒热属热一热邪迫津外泄或阴虚火旺,心液被扰而失常。属寒一表里阳气虚衰,津液不固外泄为汗。(二)治疗原则治疗当以虚者补之,脱者固之,实者泄之,热者清之,寒者热之为原则。虚证一益气、温阳、滋阴、养血、调和营卫。实证一清泄里热、清热利湿、化湿和营。虚实夹杂者一当根据证候的虚实主次而适当兼顾。(三)、分型论治自汗1、营卫不和主症:汗出恶风,周身酸楚。兼次症:或微发热,头痛,或失眠,多梦,心悸。舌脉:苔薄白,脉浮或缓。治法:调和营卫。方药:桂枝汤。方解:桂枝一温经解肌;白芍一敛阴和营;生姜、大枣、炙甘草-和中,助调营卫。加减:气虚明显者一黄黄;失眠多梦、心悸者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教案 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