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灌注桩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用.docx
《水下灌注桩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下灌注桩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用.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水下灌注桩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用1工程概况中堤泵站位于大宁调蓄水库中堤侧,四湖一线循环泵站南侧。中堤泵站是河西支线工程梯级泵站的第1级提升泵站,将大宁调蓄水库的水加压提升至园博泵站。泵站设计流量10.0m3/s,泵站位于库区内,其第5标段的施工内容主要包括围堰填筑、防渗墙、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土方开挖及施工期间基坑安全监测维护检修等。进水池及主厂房地基处理型式为C30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径1.2m,桩长度8m,间距4m,数量约350根。该标段钻孔灌注桩作为进水池和主厂房主体结构的地基加固项目,承担着结构及设备等的所有荷载,因此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非常重要。2配合比设计2原材料1 )胶凝材
2、料。水下灌注桩机制砂混凝土必须具备高黏聚性、高流动性、低泌水性,为此,选用粉煤灰或者粒化高炉矿渣粉并与水泥形成良好级配,以延缓水化放热过程,提升混凝土保水性能和工作性能。具体而言,水泥主要使用海螺P.042.5水泥,3d和28d抗压强度分别为27.3MPa和50.9MPa初凝时间不早于2.5h;粉煤灰采用工程所在地H电厂生产的细度23.8%、活性指数74%、需水量99%的F类II级粉煤灰。2 )骨料。粗细骨料粒径、级配等对水下机制砂混凝土性能影响较大。粗骨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越高、粒径越大、单级配,则越容易造成混合料中粗集料的堆积,并使混合料流动阻力增大,该工程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导管内径的1/
3、61/8以及钢筋最小净距的1/4,且40mm。机制砂是近年来自然资源开采受限后所出现的替代品,机制砂因颗粒形状粗糙、尖锐且多棱角、石粉含量高,在应用于流动性混凝土时很容易引发离析、泌水。可以通过掺加适宜的石粉以改善混凝土混合料的流变性,根据石粉含量与混凝土混合料抗压强度的关系(见图1),应将石粉含量控制在7.0%o细砂则使用漳浦产整形机制砂,无针片状,且表面粗糙、颗粒尖锐、细度模数3.0,石粉含量3%、整体压碎值18%的H区中砂。3 )外加剂。考虑到水下灌注桩机制砂混凝土流动性较大,存在较大的离析倾向,为保证混凝土在高流动性下不发生泌水、离析,并能保证良好的坍落度,故该工程选用当地建材公司生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下 灌注 机制 混凝土 配合 设计 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