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docx
《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六盘水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厅字(2021)31号)和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黔委厅字(2022)38号)等文件精神,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
2、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积极构建具有凉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切实提升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为幸福六盘水建设提供精神力量。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等四级名录保护体系更加完善,项目、传承人总数分别增加10%以上,国家级和省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数量不断增加,传承结构更加合理,传承水平更加科学,传承活力进一步增强,涌现一批标志性保护成果。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作用进一步发挥,成为幸福六盘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3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传
3、承活力持续增强,制度体系更加健全,保护理念成为社会普遍共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能力、创造性转化成效、项目规模质量、产品服务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全面形成新时代具有凉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新格局,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更加彰显。三、重点任务(一)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1 .完善调查记录体系。组织开展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调查、核查工作,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及存在问题,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清单。组织开展传统村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旅游重点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调查及濒危项目专项调查,提
4、升乡土文化内涵,有针对性的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效性、科学性,建立数字档案资料及濒危项目数据库。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专业记录水平,广泛发动社会记录,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数据库,分级、分类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档案,逐步建立一项一档”“一人一档”,妥善保存相关资料和实物。2 .完善代表性项目制度。完善县级名录为基础、市级名录为主体、省级名录为重点、国家级名录为核心的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健全市、县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管理制度,规范台账登记管理,加强绩效评估和动态管理。强化国家级、省级代表性项目的申报力度,到2025年,力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增加至7项左右、省级代表
5、性项目增加至50项左右;2035年,力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达10项、省级代表性项目达60项。3 .完善代表性传承人(群)制度。建立代表性传承人履行传习义务情况评估机制,健全代表性传承人动态管理、保护激励和退出机制。对集体传承、大众实践的项目,积极探索认定代表性传承团体(群体)。强化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力度,到2025年,力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增加至4人左右,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增加至35人左右;2035年,力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达7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达45人。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培基地培育工作,到2025年,力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培基地增加至6个左右;2035年
6、,力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培基地培育申报达10个。推动传统传承方式和现代教育体系相结合,支持高校毕业生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符合条件的可以认定代表性传承人,逐步扩大中青年代表性传承人比例,建立更为合理的代表性传承人梯次结构。4 .完善区域性整体保护制度。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农耕文化保护、城市建设相结合,保护文化传统,守住文化根脉。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非物质文化建设。探寻“乡村振兴+非遗文化+旅游发展路径,整合及提升海坪彝族文化园、月照苗族文化园、月亮河布依文化生态园等建设
7、。积极探索建设一批非遗社区非遗街区“非遗工坊等示范点,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融入生产生活,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和幸福六盘水建设中的作用。5 .完善传承体验设施体系。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普及活动,“图文博美”等公共文化场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需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体验中心(所、点、室),打造一批集传承、体验、教育、培训、旅游于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空间。支持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交流活动,培育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所(基地、工坊、工作室)。鼓励支持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景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基地。6 .加强理论研究。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业人员、
8、传承人及有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群在研究阐释等方面指导力度,每年至少开展1期相关领域讲座及传承人技艺培训,切实增强队伍研究能力。加强以高职院校和研究机构为主、社会学术力量广泛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研究队伍建设,争取资金,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项课题研究,按年度评选一批优秀调研报告、课题研究成果等出版,促进成果社会化共享。建立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库和专家库,不定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研讨、调研,加强学术交流和实践对话。(二)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7 .加强分类保护。强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戏剧、体育(游艺)的阐释和展演水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进一步 加强 物质文化 遗产 保护 工作 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