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书写同心共筑中国梦新篇章1万字.docx
《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书写同心共筑中国梦新篇章1万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书写同心共筑中国梦新篇章1万字.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书写同心共筑中国梦新篇章前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J2023年6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再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中国历史文化和世界民族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论断,是我们党对民族工作认识的一次历史性飞跃
2、,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鲜明主线和战略性任务,更是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在多民族国情和多变世情的复杂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成为我国推进国家治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参与全球治理的现实要求,对于开创新时代民族工作新局面,书写同心共筑中国梦崭新篇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意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要从形式上认可我国领土的完整性与政权的合法性,更要在实质上形成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性认知、心理认同、情感依赖、态度肯定、积极评价,厘清内外之别。对内亲如手足,各族人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平等享有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对外团结一致,不卑不亢,自觉维护中华民族共
3、同利益,彰显大国风范。(一)增强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是一种民族认同,它建立在文化认同之上,也通过文化认同表现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千百年来,中国各民族都创造和传承了各自丰富的民族文化。正因为此,我们说中华文化多元,有色彩、有活力,是一个绚丽多姿的大花园;也正因为此,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学习和交流,多元互鉴互融才能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所以,我们的民族政策始终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每个民族都为自己的文化而自豪,也都在自觉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文化。同时,每个民族在强调自我文化认同的同时,应对本民族文化有理性的认识。不能把一些外来文化,尤其是明
4、显有害于现代文明和社会稳定的外来文化当作本民族文化加以认同和推崇。同时要注意分辨哪些是能够代表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哪些是影响本民族形象和进步的糟粕文化。中华文化不仅仅是各民族文化的统称,也有着实实在在的内容,是覆盖中国各民族的共性文化。长期的共同生活使得中国各民族形成了很多的文化共性或同一性。这些文化共性或同一性体现在不同历史时期各族人民的共同生产生活中,体现在共同生活和交流中形成的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中,比如文学、哲学、宗教、史学、音乐、舞蹈、建筑、军事、医药等。由于汉族在中国人口中占绝对多数,中华文化呈现出较多的汉文化色彩是很正常的。但这绝不等于中华文化就是汉文化。这和中华民族不能等同于汉族是
5、一个道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二)注重民族利益认同和命运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包括民族的文化认同,也包括民族的利益认同和命运认同。与其他多民族大国相比,中国的各民族之间有着更多的共同利益和一体性联系。不论原本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民族,还是在不同历史时期辗转而来的外来群体,经过千百年的历史发展,早已在居住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不离开谁的关系。近代以来,各民
6、族人民同仇敌,汽,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自觉;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为各民族之间增添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合作机遇,文化交融、利益交织空前深入。中华民族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也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基于中华民族一体性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属性愈发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这句话既包含了文化认同,也包含了利益认同和命运认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每一个民族都不可能独享其荣、独善其身,而只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二、百年来中华民族共
7、同体意识不断丰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百年奋斗历程中发展加强。(一)萌芽与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至土地革命时期,党对中华民族的整体认知处于萌芽状态。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而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了当时我国民族工作的方向。恩格斯认为,“我们的对外政策很简单:支持一切革命民族”。根据恩格斯这一理论,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列宁曾宣布废除沙俄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示对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这一时期,党从残酷的现实中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
8、反革命。因此,我们党关于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能够妥善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刘伯承同彝族首领小叶丹彝海结盟”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团结的生动写照。二是全面抗战至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整体认知逐渐形成。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党领导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废除一切民族压迫制度,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在这一时期,如何把经济文化差异很大的各个少数民族联合在一起是中国共产党首先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党在工农学运、统一战线、长征等政治实践中逐步加深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并在上述活动中探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党课 中华民族 共同体 意识 书写 同心 中国 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