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水网工程智能化设计标准.docx
《国家水网工程智能化设计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水网工程智能化设计标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TXXX-20XX国家水网工程智能化设计标准StandardforIntelIigentDesignofWaterNetworkProjects(征求意见稿)20XX-XX-XX发布20X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XX.刖百根据水利部水利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I-2014)的要求,编制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系统框架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挛生平台业务应用网络与信息安全共建共享系统集成与运行维护本标准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信息中心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
2、总院本标准参编单位: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本标准由水利部信息中心负责管理,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负责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2-1号;邮政编码:100120),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前言2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44系统框架71.1 框架设计71.2 主要内容75信息化基础设施95. 1监测感知95.1 通信网络95.2 信息基础环境106数字李生平台1
3、26. 1数据底板127. 2模型平台138. 3知识平台157业务应用179. 1一般规定179.1 工程设计管理179.2 工程建设管理189.3 工程运行维护管理189.4 水资源联合调配199.5 防洪排涝联合调度199.6 生态流量联合调度209.7 工程安全运行监控209.8 应急事件管理208网络与信息安全2210. 1一般规定2210.1 理安全2210.2 据安全2210.3 络安全2310.4 用安全239共建共享2510系统集成与运行维护2610.1 系统集成2610.2 运行维护26附录A智能化设计标准表及等级评价表28工程全生命期管理是从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建造、运行管
4、理全生命期的角度出发,构建数据底板,运用集成化管理思想,建立工程全生命期管理应用,承载设计、建管、施工、运行、维护、监管等信息,实现工程整体管理的创新发展和功能价值的提升。2.0.7数字挛生平台由数据、模型、知识等资源及管理、表达、驱动这些资源的引擎组成的服务平台,提供在网络空间虚拟再现真实水利工程能力,为工程安全智能分析预警、防洪兴利智能调度等业务应用提供支撑。2.0.8数据底板由地理空间数据、基础数据、监测数据、业务管理数据、外部共享数据等构成的数字挛生水利工程算据基础。按照地理空间数据精度和建设范围,数据底板可以划分为LI.L2、L3级数据底板。2.0.9模型库利用数据底板成果,以水利专
5、业模型分析物理流域的要素变化、活动规律和相互关系,通过智能识别模型提升水利感知能力,利用模拟仿真引擎模拟物理流域的运行状态和发展趋势,并将以上结果通过可视化模型动态呈现。2.0.10知识库利用知识图谱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对水利对象关联关系和水利规律等知识的抽取、管理和组合应用,提供描述原理、规律、规则、经验、技能、方法等信息,为数字李生水网工程提供智能内核,支撑正向智能推理和反向溯因分析。2.0.11智能识别模型通过训练学习算法,建立一套能够利用计算机智能分析和理解&频、遥感和视频的模型库,为应用层提供能够在大规模场景下替代人类进行监听和监视的音视频内容,并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结构化分析,实现对静
6、态和动态场景的智能处理,提取和分析水网工程目标相关的特征信息和动态目标行为事件,并对各类感兴趣信息进行检索、处理和诊断等。2.0.12水利专业模型包括机理分析模型、数理统计模型、混合模型等三类。其中,机理分析模型是基于水循环自然规律,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描述物理流域的要素变化、活动规律和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数理统计模型是基于数理统计方法,从海量数据中发现物理流域要素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分析预测的数学模型;混合模型是将机理分析与数理统计进行相互嵌入、系统融合的数学模型。3基本规定3.0.1国家水网工程智能化的设计应覆盖水网“纲、目、结”对象并兼顾工程影响范围,并应按照系统、科学、有序、安全的水工程调度
7、原则,科学调度水工程。3.0.2应遵循智慧水利总体框架,加强国家水网工程智能化的统筹设计,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已建水利信息化资源,充分共享已建数字李生流域、数字季生水网和数字挛生水利工程的建设成果,并充分考虑设施设备的永临结合。3.0.3按照“大系统设计、分系统建设、模块化链接”的建设思路,工程智能化与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优先实施”,在设计中应采用自主可控的技术、产品和服务。3.0.4应结合国家水网工程任务和规模,开展服务于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化的设计,突出对水资源调配、防洪排涝调度、生态流量调度、智能巡检、工程安全运行监控、设施设备管控、应急管理等业务应用,必要时可补充扩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 水网 工程 智能化 设计 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