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研究论文——从“诗言志”到“情志并举”.docx
《古代诗词研究论文——从“诗言志”到“情志并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词研究论文——从“诗言志”到“情志并举”.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从“诗言志”到“情志并举”【摘要】:其实,如果我们将“志”与“情”情分开来看,所谓“言志”更突出了诗歌的社会功用,所谓“言情”则更突出了诗歌艺术本质的体现,情志之争则是文论家们要在诗歌的社会功用和艺术性之间找一个平衡点。【关键词】:诗歌;诗言志;诗缘情;诗教;情志并举“诗言志”最早见于尚书尧典:帝日: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项夺伦,神人以合。相传这是舜在一个庄重场合宣布的,这是一篇关于文学的宣言,算得上是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最早的关于诗歌本质特征和内涵的论述,朱自清先生在诗言志辨中称其为中国文学理论的“开山纲领二“诗言
2、志”是我国诗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诗学观点,首先,从文献记载上看,它出自华夏民族的远古领袖之口,更重要的是它简明扼要的概括了诗歌的本质特征,为我国之后数千年的诗词创作规定了方向,历代的文学理论家都对其做出了解释和发展,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三种,暨“言志”、“缘情”、“情志并举”。在先秦时期文论中对“诗言志”多有引述,如:如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庄子天下:“诗以道志。”楚辞悲回风:“介眇志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荀子儒效:“诗言是其志也。”表明在当时诗歌的言志功能得到了认同,但乐记中提到“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明确提出言志居于首位而言情只属于从属地位。而到汉代得毛诗序一出便有了“缘情”,“情志并举”说
3、。毛诗序有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序的观点是“情志统一”,这是对先秦“诗言志”的继承和发展。其实“诗言志”中的“志”本包括思想、情感两方面,但在其流传后世的过程中,随着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特别是汉代独尊儒术),历代文人为了“尊儒”而逐渐抛弃“志”中包含的情感部分,可以说是极端地将“志”解释为合乎礼教规范的思想,而把情作为与正教对立的“私情”,这就使得我国文学批评中“言志”与“言情”出现了对立。照此理解,“诗言志”就只能说成诗是用来表达合乎儒家礼教的思想了。而毛诗序是继承了
4、先秦“诗言志”诗歌本质观并吸收了乐记对音乐本质的论述所提出来的一个诗论观点,相对于“言志”,“言情”是从诗的特征上强调了诗的艺术本质,“纠正”了言情与言志对立的观点,其对后世的影响十分巨大。陆机是典型的“重情派”,我想他也是受到毛诗序的影响,才大胆的明确提出“诗缘情”的文论主张。曹丕的“诗赋欲丽”说和陆机的“缘情绮糜”说其实都是受“诗缘情”这一诗歌本质论影响,从而在诗歌形势上的体现。然而在我国诗歌史上“情志并举”才是主流。这是什么原因所致呢?首先,我从诗歌的社会功用方面谈谈这一问题。孔子是第一个阐述诗歌的社会功用的人,他对弟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朱熹对“兴,观,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 诗词 研究 论文 言志 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