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术术前术中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ppt
《微创术术前术中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创术术前术中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ppt(7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术前准备 判断病人的综合情况,能否耐受手术.呼吸道是否通畅.血压是否适合手术.术前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凝血功能)备皮.签定手术同意书.判断病人的综合情况 是否出现脑干衰竭症状:瞳孔散大,呼吸表浅,血压下降等.是否出现多脏器损害:心,肺,肾-保守或手术血压是否适合手术 血压高是术中再出血的主要原因 基础血压或稍高 不超过180/100Hg 速尿,硝苷(5毫克),利喜定术前实验室检查 心电图 凝血功能 备皮 药品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手术同意书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手术同意书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患脑出血,部位-,目前情况-,需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前经治医师必须向患者亲属(或单位领导)详细谈及有关手术
2、的各种问题,如手术的必要性,危险性,以及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行脑微创手术者,均有可能发生以下几种情况:1;手术本身有一定的危险性,包括生命危险.2;颅内血肿难以完全清除,清除过程中再出血清除过程中再出血无法控制,需再行微创术或直接开颅手术无法控制,需再行微创术或直接开颅手术.3;术后再出血,脑水肿,针口或颅内感染等危及生命.4;术后昏迷不醒或瘫痪加重,难以恢复.5;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出现难以控制的并发症及其它意想不到的问题,再次危及生命.对出现以上情况,亲属或单位领导术前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如同意手术签字如下.同意手术(签字)年月日 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神经内科医师开展该项技术所承受的压力
3、和风险要比神经外科医师更大(再出血),术前一定要签手术协议,术后有手术记录.必要时要得到神经外科的支持.建立神经内科自己的手术室或治疗室建立神经内科自己的手术室或治疗室 手术最好在治疗室或科内手术室进行,不要在病房内床边操作,这样既能减少病人的感染机会,又能很好的保护自己.手术室中配有紫外线消毒;供氧,血压心电等监护设备.器械和药品的准备.神经内科常用的穿刺针的长度为45-65mm.器械包括:电钻,限位器,手术剪,量杯,消毒碗.洞巾,5毫升注射器,盐水.除准备常用药物外,对清醒和嗜睡的患者还要准备安定,强痛定,胃复安等.冲洗液配制 血肿腔冲洗液:1;有出血倾向者,选用冰生理盐水为好;深部及丘脑
4、血肿,尽量避免使用冰盐水;2;无出血倾向者,采用常温生理盐水500ml肝素半支或1支,或单用生理盐水.血肿液化剂:1;无出血倾向者,尿激酶24万单位透明质酸酶1支肝素半支或1支.2;有出血倾向者,尿激酶24万单位透明质酸酶1支。3;脑室内血肿,或经冲洗液化之后的脑内血肿,与脑室相通的脑内血肿,液化剂只能选用尿激酶一种.穿刺针长度示意颅内血肿清除步骤 准确定位.选择好穿刺点及靶点位置.球形血肿;靶点在血肿中心稍偏下方.条形大血肿(直径7厘米);用双针穿刺两点.血肿破入脑室;并有脑脊液循环梗阻者,用双针同时穿刺血肿和侧脑室.小脑血肿并脑积水者;可先穿刺侧脑室作外引流,再酌情穿刺小脑血肿.手术操作方
5、法 体位:一般采取出血侧朝上的侧卧位.消毒,穿刺点局麻(2%利多卡因5毫升皮内,皮下,肌肉,骨膜下麻醉).步骤一:定位步骤二:穿刺时由助手固定头部.电钻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且不能停顿,穿透颅骨硬脑膜后立即停止.如电钻停顿可能引发硬脑膜剥离导致硬膜外血肿.刚开展工作时建议应用限位器.调整钻头步骤三 穿透颅骨硬脑膜后拔出穿刺针,插入塑料针芯.将穿刺引流管缓慢推到血肿边缘.针体侧连接塑料软管,针体顶端拧紧帽盖,用5毫升注射器缓慢抽吸.进入血肿腔拔出穿刺针、插入塑料针芯将穿刺针缓慢推到血肿边缘,抽吸血肿液态部分的处理 如穿刺针前部到达血肿边缘一般很容易抽出血肿的液态部分,注意应缓慢抽吸,尤其是大血肿.如遇
6、阻力将针体作360度旋转穿刺针.抽吸过程中不断抬高引流管,如液面底于15厘米甚至于出现倒流停止抽吸.抽吸量的控制;一般不超出总量的30%.大血肿不超出15ml,抬高引流管,如液面底于15厘米甚至于出现倒流停止抽吸.其余部分用等量交换的方法排出.抽吸过快:出现再出血,脑摆动,颅内积气.一般不易抽出,主要由于颅内负压及粘稠所致,要靠冲洗液冲出.此时用5毫升注射器抽吸5毫升冲洗液,经针体侧连接塑料软管用适当力度快速推入血肿腔,然后缓慢抽吸,重复数次,这种正负压交替可在血肿腔内形成压力震荡,结果是血肿腔内形成一个空洞.(此法称此法称震荡手法震荡手法),血肿半固态部分的处理 放入针形血肿粉碎器进行冲洗,
7、(在放入针形血肿粉 碎器前先注满冲洗液,以防空气进入,针形血肿粉碎 器只能推注不能抽吸.否则导致堵塞).冲洗时严格执行”等量交换”的原则.即进出的冲洗液相等,有时引流侧管流出缓慢,说明引流侧管阻塞.此时用5毫升注射器抽吸即可.推注冲洗液时给予一定的力度.“等量交换”的原则 如首次抽吸量较少(10毫升),有以下两种情况.术前用脱水药物.负压感:用力仍能抽出陈旧血,说明穿刺针在血肿腔内,经冲洗,注入液化剂即可.死腔感:用力不能抽出陈旧血,说明穿刺针不在血肿腔内或仅在血肿边缘应立即复查CT重新定位穿刺.术前2小时用20%甘露醇250毫升,术中仅抽出10毫升陈旧血.(OM上5CM,前后各8.5CM)将
8、穿刺针推到血肿中心再次用”震荡手法”,在固态部分内形成空洞,经针形血肿粉碎器推入3-5毫升液化剂.推入时给予一定的力量以使推入的液化剂能充分接触血肿腔的各面而发挥溶解作用.血肿固态部分的处理 注入血肿液化剂:将所需的液化剂混合成3ml液体,从血肿粉碎针或从侧管用力注入.侧管注入时应先拧松冒盖,排空侧管内气体.液化剂注入后再加注1.5ml生理盐水,将存留在侧管内液化剂全部注入血肿内.如穿刺成功后(确认穿刺针已达血肿中心),抽不出液态血肿,按以下方法分别处理:旋紧帽盖;用0.51ml负压,从侧管端缓慢抽吸,同时可将穿刺针头作360度不同方向旋转抽吸,清除血肿.穿刺针头进入血肿固态部分,临床上较常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创术术前术中 常见 并发症 及其 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