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双色碳低”碳目发标展下的国探有索企与业实践.docx
《“绿双色碳低”碳目发标展下的国探有索企与业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双色碳低”碳目发标展下的国探有索企与业实践.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绿双色碳低碳目发标展下的国探有索企与业实践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双碳目标(碳中和、碳达峰)成为抑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目标,是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应积极响应并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本文以双碳目标下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为研究主题,分析了双碳目标下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企业应对双碳目标的策略,以某大型国企为例,阐述了其在生态环境、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建造、绿色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实践案例,为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一、双碳目标的政策背景和意义政策背景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
2、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个方面主要目标;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十四五期间,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有利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提出加快更新建筑节能、市政基础设施等标准,提高节能降碳要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国家将
3、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实现双碳目标的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碳达峰、碳中和是绿色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企业践行双碳目标,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也是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品牌形象,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二、双碳目标下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机遇、挑战和应对策略机遇
4、与挑战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下,在节能环保、生态环境、城市建设等领域将面临深刻的低碳转型,预计未来将在这些行业带来巨大的投资和商业机会,及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全新的发展机遇。企业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主体,应抓住未来绿色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推动自身绿色转型发展,并从中寻找发展路径。同时企业将面临社会、政策、市场、经济、技术等多重挑战,包括社会认知和接受度、政策和法规不完善、市场需求不确定、资金限制、经济回报不确定、技术成熟度不足、技术创新和转型困难等问题。企业需要解决这些挑战,提高绿色低碳发展的效能。应对策略积极与政府、社会组织及相关方开展合作交流,推动社会环境改善,提升社会共识和支持度,共同推动双
5、碳目标的实施。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健全绿色产业相关的法规、标准、收费等政策,重视资金、税收、用地、标准、技术、管理等方面制约及影响绿色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和政策措施。积极争取多渠道资金支持。深入推进绿色环保示范工程、试点项目、产业园区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与路径。加强与供应链和合作方的合作,共同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指标,共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通过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共享绿色环保技术和经验,共同研发和应用绿色环保产品和解决方案,实现整个产业链的绿色转型。打造企业绿色环保品牌。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提高企业在绿色环保领域的知名度,推动绿色环保产品和服务深度融入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
6、,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加强绿色创新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加大科技创新在绿色产业中的推广和示范,提高绿色技术的成熟度和应用水平。发挥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综合优势,推进绿色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共同研发绿色环保技术,培养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三、双碳目标下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实践以武汉某大型国企为例,该企业是一家集投融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综合型企业,主要业务有高速公路投资运营、园区综合开发、生态环境治理、市政施工等板块。近年来围绕双碳目标,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实践应用了一批典型绿色示范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发挥了积极
7、作用。循环资源利用助力降碳行动一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循环经济是推动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强调资源充分利用、减少废弃物、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倡导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废弃物的再利用和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具有显著的资源节约与碳减排协同效应,这与低碳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可有效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近年来该企业在环保领域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大力推进循环产业园建设。其自主投资建设的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是全国首批集多种固废处理产业链于一体的循环产业园,也是我市探索的首个“零排放”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是国内首家集生活
8、垃圾焚烧发电、建筑垃圾处理、有机垃圾处理、市政污泥处理、工业危废和医废处理等六大循环经济产业链于一体的循环产业园。项目占地843亩,由核心区、防控区和还建区三个功能区组成,包括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厨余垃圾处理厂、建筑垃圾处理厂、医废处理厂、危废处理厂、灰渣安全填埋场、污泥处理厂等7个版块,每年可处理约200万吨各类别固体废弃物。可实现中水回用率100%,污水处理率100%,二氧化碳减排32、8万吨,排放指标优于欧盟标准,基本实现了园内废水、废渣“零排放”以及物质全体量循环利用。真正体现了“循环”“绿色”的建设理念,对提升武汉市垃圾综合处理能力,带动武汉市乃至华中地区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绿双色碳低 发标 国探有索企 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