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docx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一、作者介绍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FriedrichHerbart,1776年5月4日1841年8月14日)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他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他在系统地实践哲学与观念心理学的基础上,以伦理学阐述目的、心理学论证方法、实验学校为实践基础,建立起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严密系统的经验教育学体系,成为科学教育学诞生的重要标志。赫尔巴特将心理学知识的运用扩展到学校教育系统,并渗透进全部教育理论的建构中,成为继裴斯泰洛齐之后真正教育心理学化的典型代表。赫尔巴特
2、于1776年生于德国奥格斯堡的一个司法官家庭。赫尔巴特童年曾受过良好的古典文学和哲学教育。1788年,进入奥尔登堡文科中学,接受古典式的德国教育,开始研究康德的哲学。1789年,年仅13岁的赫尔巴特写出了第一篇哲学论文论人类道德的自由。1793年,进入耶拿大学学习法学,后转学哲学,师从康德的学生费希特。1797年,赫尔巴特大学毕业后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从1797年到1800年,他在瑞士的一个贵族家庭中担任3位年龄分别为8岁、IO岁和14岁的男孩的家庭教师。他每隔两个月就写一份教育报告,3年共写了24份报告。在对他所教的三个儿童的个性和需要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赫尔巴特体验并认识到了心理学对于教育学
3、的价值,并开始研究教育学中的心理学问题。1802年,赫尔巴特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教育论文裴斯泰洛奇关于直观的初步观念,裴斯泰洛奇促进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给了赫尔巴特很大的启迪,使之开辟教育科学之路的努力有了真正的起点。获哥丁根大学博士学位后,留校讲授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等课程。1805年成为哥丁根大学正式教授。1806年,发表了他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一书,开始构建他的主知主义教育思想体系。1809年,应哥尼斯堡大学的邀请,在“康德哲学讲座”讲授哲学和教育学,并主持成立了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实验学校。他的教学和实验研究工作均获得了成功,在哥尼斯堡大学的20多年,是赫尔巴特学术生涯的高峰期,也形成了具有自己
4、特色的教育理论和方法。1833年,赫尔巴特辞去哥尼斯堡大学教学职务,重返哥丁根大学教授哲学和教育学。1835年,发表了教育学讲授纲要,对普通教育学一书进行了进一步阐述。1841年病逝,享年65岁。二、书籍简介普通教育学全称为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全书的篇章目录为三编、十四章,三编之前加有一个“绪论”。如果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第一部理论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学专著,那么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则是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并具有现代意义的教育学著作。普通教育学是教育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是近代教育理论走向科学的开山鼻祖和奠基石。赫尔巴特在世时,普通教育学作为一部划时代的理论著作,未获得它应有的
5、声誉。但是,之后在其弟子齐勒尔和斯托伊等人的宣传下,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很快异军突起,闻名天下,其思想传播遍及整个德国大地。在这种情况下,赫尔巴特学派也开始形成,并出现了一个影响德国的赫尔巴特学派运动。在中国,赫尔巴特主义的传人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1901年创刊的教育世界使得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潮第一次由日本传入中国大地。从清末开始,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并对中国近代的学校教育实践产生了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总而言之,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科学的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相对于20世纪的杜威而言,被认为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三、写作背景赫尔巴特生活的年代正是欧洲大陆资本主
6、义处于上升时期的年代,当时德国是一个经济上相当落后、政治上分裂的封建王国。刚刚诞生并逐渐成长的资本阶级力量极为软弱,但由于不能忍受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已表现出对封建贵族统治的不满,有了争取自己地位与权力的要求。赫尔巴特的政治观点明显地反映了当时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的特征,表现出某种程度的保守性。四、书中内容在“绪论”部分,赫尔巴特着重说明了教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作用。第一编的标题为“教育的一般目的”,共分为两章,第一章为“儿童的管理”,第二章为“真正的教育”,本编主要论述了管理和教育的一般目的的问题。第二编的标题是“兴趣的多方面性”,共分为六章。本编主要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的问题,
7、并以此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科设置,阐述了教学的过程、环节等一系列教学论问题。第三编的标题是“性格的道德力量”,共分为六章,本编主要论述了训育和道德性格的形成问题。赫尔巴特重视心理学对科学尤其对教育的重要作用。简单说,这本书就是告诉教育者们:教育目的要心理学化教育过程要心理学化教育内容要心理学化教育方法要心理学化五、主要观点I、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伦理学即实践哲学,主要体现为五种道德观念;赫尔巴特认为心理学就是研究观念的科学,他重视和发展了两
8、个重要的概念,即“意识阈”和“统觉”。、2、教育目的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目的可分为两种:“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可能的目的”是指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必要的目的”具体而言就是指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五种道德观念。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具体来说,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养成这五种道德观念。3、教育性教学原则在西方教学史上,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教育性教学”指没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4、教学四阶段论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教学过程由“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构成(后由其学生席勒发展为五个阶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普通教育学 赫尔 普通 教育学 读书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