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技术规程.docx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技术规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XX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工作。本标准规定了XX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工作中的术语和定义、保护技术路线、就地保护、近地保护、迁地保护、种质资源保存和野外回归、监测体系建设等内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1.Y/T1819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小区技术规程1.Y/T1952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方法1.Y/T2652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与扩繁技术规范1.Y/T2938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原则与方法1.Y
2、/T3185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野外回归技术规范1.Y/T3186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苗木繁育技术规程GB/T14072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1极小种群野生植物wildplantswithextremelysmallpopulations野外狭域或间断分布,长期受到自身原因限制或外界干扰,种群持续退化或减少,种群规模已低于最小存活种群而濒临灭绝的植物。4. 2就地保护insituconservation在原生地保护、恢复和监测野生植物及其生境。5. 3近地保护nearsituconservation在天然种群邻近区域或生境
3、相似的自然或半自然地收集和保存野生植物。6. 4迁地保护exsituconservation在植物园、种质资源圃等经过人工改造的与目的物种生境相似的环境中栽培繁育和开展相关研究。7. 5离体保存invitropreservation在种质库或适宜条件下保存野生植物种子、花粉、根、芽、愈伤组织等种质材料。8. 6野外回归reintroduction在野生植物原生境或适宜的自然环境中引入人工繁殖个体,促使天然种群恢复或建立新的人工种群。4保护对象、原则及调查方法8.1 保护对象XX省境内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现阶段极小种群物种名录参见附录A,其名录会随极小种群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成效发生动态调整。8.2
4、 保护原则在LY/T2938的保护原则基础上,主要考虑以下原则: 针对性实施就地保护,保护物种种群不受外界干扰,正常延续,保证原生境不丧失; 抢救性收集保存种质资源,保护物种及其基因; 加大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力度,开展近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扩大种群数量; 对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的物种开展野外回归,恢复和扩大野生种群,延缓濒危态势;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撑,规范和加强野生植物的动态监测,有效管理研究及监测数据,扩大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8.3 调查内容及方法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种类、分布、种群数量、生长状况、生境、受威胁情况和保护现状等进行调查,外业调查在参见LY/T1952的基础上,结合表1开
5、展系统调查研究,为就地保护、近地保护、迁地保护、野外回归等提供基础资料。调查过程中应重点考虑:(1)加大空缺区域的调查力度;(2)加强中国特有种和地方特有种的调查力度。表1XX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调查因子及调查内容指标类型调查指标指标内容生境非生物因子地形、地貌、坡位、坡度、坡向、海拔、土壤基质(含土壤微生物及优势菌群)、腐殖质厚度及种类、光照条件、水分状况群落种群组成目的物种种类、数量、密度、盖度、生长状况群落结构群落类型、优势种及伴生种物候物候期萌发时间、展叶期、开花期(含开花比例)、结果期(含结果数量与是否成熟)、休眠期状况受威胁状况人为干扰毁林开荒、采挖、放牧、开矿、水电交通等工程建设、
6、环境污染、其他自然干扰旱/涝、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外来物种入侵、火灾、其他保护管理状况保护管理状况科研人员/护林员/群众看护、公众参与度5就地保护5.1 就地保护管理措施5.1.1 明确土地管理权限取得原生地管护权,维护现存自然生境,是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的重要条件。对于林地经营权是集体或者农民个人所有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原生分布区,通过置换、赎买、长期租赁等形式,获取原生分布区的管理权限,明确管护责任。5.1.2 制定管护方案针对每个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对其所生长的生境,制定相应的保护管理方案,严格保护原生生境。通过建设防护围栏、隔离围墙、防火隔离带、专人管
7、护等措施防止人为干扰、兽类侵害等;通过透2光疏伐、遮阴、施肥、排除竞争物种等抚育措施,保障原生种群的稳定和逐步繁衍壮大。5.1.3 保护设施建设根据物种特性、保护管理现状、生境特点等,针对性地设置标桩(牌)、隔离带、防护栏、防火隔离带、宣传牌等必要的基础设施,购置相关监测和保护的仪器设备,加强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控,严禁破坏生境和危害目的物种的活动。5.1.4 开展监测和管护开展动态监测,对每个物种进行挂牌定位,定期监测其生长、繁殖和更新等物候特征,以及种子产量、种子去向等。同时,对其原生境土壤、小气候、生物、自然和干扰等影响进行监测,以掌握各极小种群及其生境变化规律。加强就地保护点的林地管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极小 种群 野生植物 保护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