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学知识点总结.docx
《口腔科学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科学知识点总结.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文勇+刘刚利)一、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I、位置外露:口腔颌面部位置外露,容易遭受外伤,但罹患疾病后,容易早期发现,获得及时治疗。2、血运丰富:口腔颌面部血管丰富,使其组织器官具有较强的抗感染能力,外伤或手术后伤口愈合也较快,术后5天可拆线。3、组织疏松:因其血供丰富,组织疏松,受伤后出血较多,易成血肿,水肿易压迫气道。4、解剖结构复杂:有面神经、三叉神经、唾液腺及导管等组织器官。这些组织器官损伤后则可能导致面瘫,麻木及涎腺瘦等。5、自然皮肤皮纹;颜面部皮肤向不同方向形成自然的皮肤皱纹,简称皮纹。皮纹的方向随年龄增加而有所变化。颌面部手术切口设计应沿皮纹
2、方向,并选择较隐蔽的区域做切口,如此伤口愈合后瘢痕相对不明显。6、颌面部疾患影响形态及功能:口腔颌面部常因先天性或后天性的疾患,如唇、腭裂或烧伤后瘢痕,导致颌面部形态异常,乃至颜面畸形和功能障碍。7、疾患易波及毗邻部位:口腔颌面部与颅脑及咽喉、眼眶毗邻,当发生炎症、外伤、肿瘤等疾患时,容易波及颅内及咽喉部。二、牙的组织结构牙体组织由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三种钙化的硬组织和牙髓腔内的牙髓软组织组成。1、牙釉质:位于牙冠表面,呈乳白色,有光泽,为人体中最硬的一种组织。2、牙本质:构成牙的主体,色淡黄而有光泽,硬度比牙釉质低。在牙本质小管中神经末梢是痛觉感受器,受到刺激时有酸痛感。3、牙骨质:是覆盖于
3、牙根表面的一层钙化结缔组织,色淡黄,构成和硬度与骨相似,牙骨质借牙周膜将牙体固定于牙槽窝内。牙骨质可新生而有修复功能。4、牙髓:是位于髓腔内的疏松结蒂组织,其四周被钙化的牙本质形成的腔壁所包围,牙髓中有血管、淋巴管、神经、成纤维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其主要功能为营养牙体组织,并形成继发牙本质。三、牙周组织1、牙槽骨:上、下颌骨包围和支持牙根的部分;容纳牙根的窝称牙槽窝,牙槽窝在冠方的游离端称为牙槽崎,两牙之间的牙槽突部分称为牙槽中隔。2、牙周膜:介于牙骨质和牙槽骨之间纤维结缔组织,紧紧包绕在牙龈周围,起着稳固、悬吊牙的作用。(1)具有丰富的N、血管及淋巴。(2)具有本体感受器。临床意义:即具有定
4、位性。3、牙龈:是包围和覆盖在牙槽突边缘和牙颈部两口腔粘膜。1)游离龈:与牙面不贴附,且有一浅沟间隙称为龈沟,小于2mm。2)附着龈:贴附于牙槽突表面,表面呈桔皮样点状凹陷。3)龈间乳头:两牙之间突起龈组织。四、咬合关系、牙合与牙弓关系咀嚼时,下颌骨做不同方向的运动,上、下颌牙发生各种不同方向的接触,这种相互接触的关系称为咬合关系。最基本的咬合关系是牙尖交错,另外还有侧方咬合、前伸咬合等形式,主要是适应咀嚼等功能的需要。牙尖交错牙合(ICO):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系。如正中颌。覆合(OVerbite)上牙盖过下牙的垂直距离。覆盖(OVerjet)上牙盖过下牙的
5、水平距离。五、舌乳头舌乳头:位于舌背面和侧面的许多微小的乳头状突起,由上皮和上皮下的结缔组织构成。(1)丝状乳头:数量最多,遍布于舌背。乳头呈圆锥形,尖端略向咽部倾斜,浅层上皮细胞角化脱落,外观白色,称舌苔。(2)菌状乳头:数量较少,多位于舌尖与舌缘,散在于丝状乳头之间。乳头呈蘑菇状,上皮不角化,内有味蕾。固有层富含毛细血管,使乳头外观呈红色。(3)轮廓乳头:一般为79个,排列在界沟的前方,体积最大,呈圆轮状,周围有深沟环绕,沟内有味蕾,司味觉。(4)叶状乳头:位于舌的侧缘,形成褶状。六、什么是三庭五眼?P13七、上颌骨包括哪几部分?上颌骨由左右两侧形态结构对称但不规则的两块骨构成,并于腭中缝
6、处连接成一体。上颌骨由一体、四突构成。1、上颌骨体:分为四壁一腔。(1)前壁:在眶下缘中份下方约06TCm处有眶下孔,眶下神经血管从此通过。尖牙凹骨质菲薄,常经此凿骨进入上颌窦内施行手术。(2)后壁:上颌结节上方有2-3个小骨孔,为上牙槽后神经血管通过。颔牙槽崂和上颌结节是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的重要标志。(3)上壁:眶下管内走行有上牙槽前、中神经和眶下神经。(4)内壁:构成鼻腔外侧壁。(5)上颌窦:开口于鼻腔,各壁骨质皆薄,内衬以上颌窦黏膜。2、上颌骨突:四突即额突、颔突、牙槽突和腭突。在腭突中,硬腭前份有切牙孔(腭前孔),内有鼻腭神经血管通过;后份有腭大孔(腭后孔),有腭前神经血管通过。腭大
7、孔后方还有一2个腭小孔,腭中、后神经由此通过。八、面部咀嚼肌及表情肌的功能?(一)咀嚼肌群主要附着于下颌骨上,司开口、闭口和下颌骨的前伸与侧方运动,可分为闭口和开口两组肌群,此外,还有翼外肌,与前伸及侧方运动有关。其神经支配均来自三叉神经的下颌神经,主管运动。1、闭口肌群:主要附着于下颌支,牵引力以向上为主,伴有向前和向内的力量。(1)咬肌:作用为牵下颌向上前方。(2)题肌:作用是牵引下颌骨向上,微向后方。(3)翼内肌:作用为使下颌骨向上,司闭口,并协助翼外肌使下颌前伸和侧方运动。(4)翼外肌:在开口运动时,可牵引下颌骨前伸和侧向运动。2、开口肌群:主要起于下颌体,止于舌骨。总的牵引方向是使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口腔 科学 知识点 总结
![提示](https://www.yzwku.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