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基层志愿服务工作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研报告:基层志愿服务工作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基层志愿服务工作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志愿服务工作对推进城市整体建设,提升全社会文明指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志愿服务工作已经成为基层文明创建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在志愿服务活动推进过程中仍存在经费不足、结构松散、人员流动性大等问题,“遇事不来人,来人不做事,做事不认真”的现象比较普遍,如何充分发挥志愿者工作实效,亟待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一、存在问题一是群众自主参与意识不强。一些志愿服务活动主要是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和工作任务开展,行政化色彩明显,居民志愿服务意识淡薄,参与积极性不高。具有活力的民间志愿者组织较少,志愿者注册数量多,但真正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少之又少,群众对志愿者工作的概念、价值、工作方
2、式缺乏正确理解,普遍认为志愿者工作是“免费劳动力”“白干活”“做做样子”等等,导致志愿服务工作有名无实。二是志愿服务实效性不强。志愿者自身素质参差不齐,除了医疗、教育等系统的志愿者具备一定的专业服务技能外,大多数志愿者只能从事比较简单、缺乏一定专业技术含量的“大众性”志愿服务工作,比如探访关爱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打扫街区卫生、组织募捐活动、指挥公共交通等,在紧急救援、医疗服务、社会咨询、文化传播等领域专业力量不足,志愿服务效果不理想。长期性、系统性的志愿者服务项目开发较少,志愿服务碎片化、零散化,导致志愿者在评估自身参与志愿服务价值时大打折扣,后续参与积极性不高、持续性不强,流失率不断上升。三
3、是志愿服务机制不够健全。大部分志愿服务组织仅仅完成志愿者统一注册,选拔门槛较低,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导致有的志愿者仅凭一时兴起,并没有长期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的心理准备;有的大学生志愿者只是为了完成学校指定的任务,或给自己的履历“增光添彩”,不能全身心投入志愿服务中;有的离退休老年志愿者虽然经验丰富、热情高涨,但身体难以胜任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要求;有的在职中青年志愿者由于工作和家庭原因,无法为志愿服务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志愿者岗前培训和管理激励机制不健全,一些志愿服务者缺乏基本素质和工作技能,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极易出现“好人好心办错事”等现象,而有的管理者认为志愿者是自愿服务的,不便严格管理,加之
4、奖励机制不完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志愿服务活动质效不高。四是行业统筹运营理念不强。民间自发组织的志愿者团队较多,但大多各自为阵、缺乏交流,以某县博物馆、图书馆为例,两馆的志愿者队伍无论在人员数量、年龄结构、知识储备、工作经验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但在公共服务时却不能实现志愿者共享,志愿者资源没有得到最大化利用。一些志愿者注册不同的志愿者服务团队,在参与活动时经常出现时间地点、服务对象冲突等问题,容易产生矛盾、浪费人力资源。志愿服务组织与行业、社区互动联系不够紧密,行业、社区主动寻求志愿者服务的意识不强,志愿服务组织也不能及时了解社区、行业等各类活动信息。二、对策建议一是强化宣传引导,营造志愿服务
5、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站、微信、微短视频等新媒体,积极争取行业部门的宣传舆论配合,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宣传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的时代意义,普及志愿服务知识,加强志愿服务文化建设,宣传报道志愿服务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吸引不同年龄段的群众积极参与行业、社区、乡镇等组建的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志愿者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大力宣传倡导志愿者团队之间、志愿者团队与社区之间加强交流合作,建立信息互通共享平台,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培训指导,提升志愿服务质量。按照志愿服务项目要求,依托行业协会和基层宣传教育基地,根据志愿者自身特长开设不同种类的培
6、训班,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把志愿者初次培训、阶段性培训和临时性技能培训结合起来,重视志愿者骨干培养,跟踪掌握志愿者接受培训、参加服务的情况,合理安排服务时间和服务任务,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活动项目的有效衔接。吸纳高精尖人才加入志愿者队伍,围绕文化传播、心理咨询、卫生急救、就业咨询、灾区救援等方面,不断整合资源、创新载体、丰富形式,打造更多便民惠民的志愿服务精品项目和特色亮点品牌,提高社会志愿服务的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三是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志愿服务保障。积极探索注册志愿者网络招募和管理新方法,引导志愿者填写志愿服务活动计划及成效,规范志愿服务活动登记备案制度。根据服务类型、服务时长、
7、服务质量划分志愿者层级,严格按照志愿服务者“升降级”制度,对长期不服务、服务质量差的志愿者实行降级或收回其志愿者身份。通过举办各类专业培训班、志愿服务论坛、公益沙龙等活动,优化培训课程设计,开展志愿礼仪、项目策划、社工基础等课程,不断提高志愿者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质量。把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对组织得力、效果显著、表现优异的党员志愿者组织和个人进行表彰,通过党员典型示范,引领全社会志愿服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采取“财政拨付一部分、社会募集一部分、自己解决一部分”等方式,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公益性基金会和公民个人进行资助,形成多渠道、社会化的志愿服务筹资机制,为志愿服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四是搭建交流平台,提高行业发展层次。组织推选专业的志愿者机构负责制定统一的志愿者选拔、使用、管理、考核等行业标准,对志愿服务项目设计、流程管理、督导评估等方面进行细化明确,根据社区、公共服务单位、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志愿者招募计划,合理分配、最大化利用志愿者资源。建立志愿服务团队交流平台,每个团队针对在队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平台分享心得体会,互相学习探讨,寻求互助合作,帮助团队提升志愿服务质量。按照“需求在哪,志愿服务就到哪”原则,加强不同行业、社区与志愿服务团队的交流沟通,用活用好志愿服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