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两山银行”建设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两山银行”建设工作方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3年“两山银行”建设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畅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拓宽生态资源价值转换路径,构建生态产品高水平实现机制,助推大花园示范县建设,努力把“两山银行”打造成为我县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性成果,特制定县“两山银行”建设工作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方法,坚决落实县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关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样板地的工作部署,全面整
2、合我县优质自然资源,搭建政府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生态资源运营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生态资源产权和生态资源价值评估制度,创新完善生态资源交易体系,协同推进农村产权制度等配套改革,为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精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样板地注入生机和活力。(二)工作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推进生态资源摸底调查、平台公司组建、发展要素保障等系列工作,构建生态资源调查评估、存储保护、交易开发等系列工作机制。积极引入市场主体参与,形成优势互补、风险分担、利益共享、长期合作的关系。坚持系统集成、改革突破。坚持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优化制度供给,系统推进自然
3、资源产权、农村集体性资产权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配套制度建设。注重改革创新,聚焦生态资源变资本资产过程中的痛点难点,推动GEP数字化转化和碳配额、绿色技术市场交易,围绕乡村民宿、数字农业、数字园区等方面打出两山转化特色品牌。坚持共建共享、惠民富民。积极调动农民意愿,逐步建立集体经济下的股份化、公司化等治理结构,推进农村闲置资产节约集约利用和盘活,健全利益分享和风险保障机制,壮大集体经济,加速群众致富,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三)工作目标到2021年9月底,注册成立县自然资源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暂定名,以下简称“两山银行”),完成管理层配备和内设部门设置,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依托多规
4、合一、精细化GEP核算,梳理形成生态资源资产库,持续开展动态完善。对县域范围内可供开发的自然资源资产实行统一管理,由专家委员会及专业评估机构进行价值评估,县、镇(街道)、村分别建立重点资源资产管控清单。引入社会工商资本和市场专业人才,重点加大与央企、地方国企、有实力的民企合作,选取新市镇、洛舍镇、莫干山镇、下渚湖街道等一批相对成熟的资源和镇(街道)进行先行先试。到2021年12月底,县级“两山银行”和配套服务体系、制度体系、治理体系基本成熟,形成一批转化成果和典型经验。到2022年6月底,“两山银行”正常运行,生态资源转化在全县铺开,交易平台功能、资源转化效率质量进一步提高,实现生态保护和生态
5、赢利双重目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占补平衡和生态资源变资产的模式。二、重点任务围绕工作目标,重点推进“五个一”工作任务,即:成立一个运营平台、形成一张资源底图、推进一批重点改革、完善一站式服务机制、建立一套监管机制。(一)成立一个运营平台。一是组建管理公司。由县文旅集团组建成立“两山银行”,行使产权收储、资源提升、资产评估、资产运营、市场交易等功能,构建县域生态资源资产运营管理体系。同时加快国有企业平台和资产整合,加快市场化转型。二是建立运营机制。加快构建生态资源“调查一评估一管控一流转一储备一策划一提升一开发一监管”的全过程工作机制。加强与金融机构、融资担保机构深度联动,构建资产储备一融
6、资担保一价值实现高效转化机制。建立完善“利息+分红”回馈机制,激励各类主体将资源资产存入“两山银行”。建立渠道畅通、运行顺利的高效决策机制。三是合作开发机制。“两山银行”、社会投资方、产业运营商等共同成立项目公司,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入股项目公司,建立完善“企业+集体+合作社+村民”等经营模式,推动村民拿租金、挣薪金、分股金,形成多方利益共享机制。(二)形成一张资源底图。一是摸清资源资产。清查全县各类生态资源,明确所有权主体。依托多规合一、GEP数字化系统等载体,整合全县相关资源资产,建立县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大数据平台,全面摸清绿色家底。二是形成资源底图。依托大数据平台,形成可视化的县自然资源资产
7、底图,根据生态转化进展动态更新调整,加强对自然资源资产的监测和管理。三是加强资源管控。结合GEP数字化系统,制定和完善各类资源资产评估标准,对全县可供开发的自然资源资产进行价值评估,由“两山银行”统一流转或授权流转,并加强规划和用地指标管控,避免无序开发。(三)推动一批重点改革。一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探索推进全民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岭、荒地等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完成实物量清查,赋予使用权流转、出租、抵押、担保、入股等综合权能。完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农村闲置宅基地市场交易规则,拓展市场服务功能,扩充市场交易品种。二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农村集体经
8、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配套制度,开展农业产业融合“标准地”建设。深化推行村集体以“三资”作价入股方式合作联营,打造“企业+集体+合作社+村民”的新模式。探索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开展闲置及低效利用农房抵押、有偿退出、有偿使用,探索农房合作开发模式,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三是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完善绿色金融信用体系,鼓励“两山银行”开展直接融资。积极开展生态资源资产证券化探索和绿色保险产品创新,扩大信用贷款适用范围、提高信用贷款额度,降低各类主体在“两山银行”的贷款成本。加快水权、林权、文化IP等抵押质押融资模式创新,鼓励金融机构以GEP核算结果为参考提供授信额度。(四)完善一站式服务机
9、制。一是强化数字赋能。结合数字化改革,围绕资源摸底清单化、策划评估个性化、资源收储多元化、招商运营平台化、生态反哺制度化等,打造“两山银行”应用场景,实现生态资源资产管理开发可视化呈现、动态化管控、自动化分析、科学化决策。二是强化人才支撑。借助科研机构、高校院所、专家团队等技术力量,组建专家委员会,引进高水平专业咨询机构,充分发挥第三方智库作用,在发展战略、治理结构、运作机制、项目策划、产品创新等方面开展研究谋划,为自然资产资本化和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利用“德洽会”等招商推介平台和途径,引入优质产业投资机构和运营管理团队,促进自然资源资产可持续开发利用。三是提升投资融资服务能力。开展生态保护提
10、升、美丽乡村建设、农文化和旅游产业扶持等相关政策梳理和整合,加大扶持力度。有效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优先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项目。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为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态资源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产业化服务。(五)建立一套监管机制。一是建立运行监管机制。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年度目标考核制度,引导全县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结合数字化改革,动态编制完善自然资源负债情况,构建归属清晰、执法严明、多方参与的监管体系。二是建立交易监管机制。依托空间治理数字平台开展“两山”转化综合管理,开展生态占补平衡分析和GDP.GEP双增长分析。向社会公开各类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等使用情况,
11、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利用物联网和区块链等信息化手段,健全生态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完善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衔接机制,增强生态产品质量监管能力。三是配强监管力量。将散落在各部门、镇(街道)的经营性自然资源资产纳入统一监管体系,盘活存量、挖掘增量,集中做大“两山银行”有效经营性资产。理顺政府部门与“两山银行”的关系,厘清各方主体职责定位。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构建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两山银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县“两山银行”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明确和落实职责分工,落实具体推进工作。(二)加强政策支持。各相关单位要加强对“两山银行”工作的资金、用地、用能等要素支持,积极争取对应上级政策补助,创新推出支持“两山银行”工作的有关政策办法。(三)加强督考宣传。切实加强对“两山银行”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对重点改革、任务和项目等进展情况及时通报。开展“两山银行”运营监管,加强国资风险防控。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两山银行”亮点经验、典型案例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