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石窟寺保护利用规划2023—2035年.docx
《甘肃省石窟寺保护利用规划2023—203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石窟寺保护利用规划2023—2035年.docx(6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石窟寺保护利用规划(20232035年)6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2016年修订)7 .甘肃省文物安全管理办法(2018年)(二)宪章与公约1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年)2 .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2021年修订)3 .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1964年)4 .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宪章(2008年)(三)规范与标准1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15年)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修订稿)(2018年)3 .大遗址保护规划规范(WW/Z00722015)(2015年)4 .防洪标准(GB5020194)(2014年)5 .文物保护项目评估规范(WW
2、TOo70-2015)(2015年)(四)相关规划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2021年)2 .“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2021年)3 .“十四五”石窟寺保护利用专项规划(2021年)4 .中国石窟寺考古中长期计划20212035年)(2021年)5 .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2021年)6 .甘肃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2021年)7 .甘肃省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年)(五)其他相关文件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2020年)2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
3、作的实施意见(2021年)3 .甘肃省石窟寺专项调查报告(2021年)4 .甘肃省石窟寺考古中长期实施方案(20212035年)第5条规划性质本规划坚持“属地管理,分级保护”要求,是甘肃省石窟寺(含摩崖造像)保护利用专项规划。本规划与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政策配套实施。第6条规划期限本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232035年,考虑到石窟寺(含摩崖造像)保护、展示利用、考古研究和科学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将规划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1.近期:20232025(3年);2.中期:20262030(5年);3.远期:20312035(5年)。第二章遗产概况第一节遗产概况第7条遗产综述根据甘肃省石窟寺专项
4、调查报告统计,全省现有石窟寺(含摩崖造像)219处,文物点236个,包括石窟寺229个,摩崖造像7个。甘肃省全境14个市州,除甘南藏族自治州外,兰州、白银、嘉峪关、酒泉、定西、临夏、陇南、平凉、庆阳、天水、武威、张掖、金昌等13个市州,53个县区均分布有石窟寺。甘肃省石窟寺完整地体现了佛教东传西渐的历程,对后续佛教文化在中国其他地区的传播、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结合石窟分布地点、时代特征、表现内容、特殊的地形地貌,以及中小型石窟受典型石窟不同程度的影响,形成了河西、陇中、陇东、陇南四大片区特征鲜明、风格迥异的石窟艺术。(一)河西片区石窟寺河西片区的嘉峪关市、酒泉市、张掖市、武威市、金昌市等5市
5、有石窟寺(含摩崖造像)53个,分布在14个县区,占甘肃省石窟总量的23.79%o河西片区石窟寺主要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敦煌石窟群,二是凉州石窟群。敦煌石窟群,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五个庙石窟、榆林窟、东千佛洞、旱峡石窟等。凉州石窟群,包括天梯山石窟、金塔寺石窟、马蹄寺石窟、文殊山石窟等,是甘肃省现存时代较早的石窟群。(一)陇中片区石窟寺陇中片区的兰州市、白银市、临夏市、定西市等4市州有石窟寺39个,分布在17个县区,占甘肃省石窟总量的16.52%。陇中石窟以炳灵寺为代表,包括五佛沿寺石窟、寺儿湾石窟、法泉寺石窟等,其他石窟古代原作保存极少,现存大部分为近代重修重绘。(三)陇南片区石窟寺陇南片区的
6、天水市、陇南市等2市有石窟寺(含摩崖造像)56个,分布在11个县区,占甘肃省石窟总量的23.72%。陇南片区石窟寺包括麦积山石窟、大像山石窟、华盖寺石窟、木梯寺石窟、拉梢寺石窟、法镜寺石窟、八峰崖石窟等。(四)陇东片区石窟寺陇东片区的平凉市、庆阳市等2市有石窟寺(含摩崖造像)88个,分布在11个县区,占甘肃省石窟总量的37.28%。陇东片区石窟寺包括北石窟、南石窟、王母宫石窟、罗汉洞石窟、保全寺石窟、张家沟门石窟、莲花寺石窟、石空寺石窟、田园子石窟、石拱寺石窟等。第8条历史沿革甘肃石窟最早开凿于十六国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直至明、清,代表了中国石窟寺开创、发展及
7、衰落的全过程。十六国时期开凿的石窟多集中于河西地区,如天梯山石窟、莫高窟北凉三窟(第268、272、275窟)等。炳灵寺第169窟开凿于西秦,窟内有西秦建弘元年(420年)墨书造像题记,是中国石窟已知最早的纪年造像题记。甘肃石窟大量开凿于北魏至西魏时期,在继承十六国佛教艺术始创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石窟,如麦积山石窟、保全寺石窟、王母宫石窟、法泉寺石窟和南、北石窟寺等,基本奠定了甘肃石窟的分布格局。北周时期,地方官吏如秦州大都督李允信创建麦积山七佛阁、秦州总管尉迟迥创建拉梢寺、瓜州刺史于义创建莫高窟第428窟等,进一步推动了石窟开凿造像之风的盛行。这一时期,甘肃石窟寺的开凿主要集中在麦积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省 石窟 保护 利用 规划 2023 20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