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可持续生存式发展-建设低碳社会的根本之道(整理版).docx
《【精品文档】可持续生存式发展-建设低碳社会的根本之道(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文档】可持续生存式发展-建设低碳社会的根本之道(整理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可持续生存式发展建设低碳社会的根本之道(摘要)文化强国战略,是在世界风险和全球生态危机境遇中自觉探索社会转型发展之体现。它的正确的实践指向就是开辟可持续生存式发展道路,建设低碳社会。开辟可持续生存式发展道路,建设低碳社会,其根本的前提性工作和奠基性任务,是重建生境主义认知体系、价值体系和生境主义存在方式。这一工作的社会化展开方式,就是政府充分释放整合国家权力和资源的优势,以身作则,进行社会整体动员,全面实施全民低碳生活教育,培养公民低碳生活观,达到建立低碳社会之目的。(关键词)低碳社会;可持续生存式发展;生境主义;低碳生活教育(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187-
2、(2012)06-0112-07人类不幸的根源在于其对自然的全然无知因而,对我们来讲,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寻找那种我们能使用以破除错觉,使它们再也不能把我们引向歧途的方法。对这些消除祸害的补救方法,只能到自然本身中寻找;只有在自然给予我们的充足资源中,我们才能合理地期望找到办法,消除由错误导向和过度热情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为了这个目的,必须恢复理性正确的位置它不能再被偏见的沉重锁链束缚。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在可持续生存式发展:低碳社会的实践理性方向一文中,笔者集中表达了这样一种社会存在发展理念:“文化强国的实践理性道路,是开辟低碳社会;开辟低碳社会,只能走可持续生存式发展,而不是追求可持续发展。(1)
3、这一社会存在发展理念,是由“文化强国”战略本身所导出。顾名思义,“文化强国”有两层基本含义:一是建设文化强国,而不是建设单纯的、片面的技术强国、或经济强国、或政治强国。这个意义上的文化强国战略,实际上是一种综合国力发展战略。二是指通过全面建设、发展和繁荣文化,来推动国家的强大。这一理念体现当代人类存在发展的总体态势,即在综合实力竞争的当代舞台上,国家软实力的建设比硬实力的建设要迫切、要根本得多。所以,这个意义上的文化强国战略,讲的是软实力发展一一即文化发展一一的优先战略。整体地看,文化强国战略就是综合国力发展战略和文化发展优先战略,前者侧重于国家发展的整体导向,后者侧重于国家发展的具体指导。建
4、设低碳社会既然是开辟文化强国战略的实践理性道路,那么建设低碳社会的根本之道,就必须在文化(或者说软实力)的层面上下功夫。因为按照文化的经典定义”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合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具有的其它一切能力和习惯。”(2)文化的核心内容恰恰是作为行为规范的制度和作为行为导向的认知、观念、价值,而后者则比前者更为根本。所以,建设低碳社会,必须重建认知、观念、价值导向体系,这是前提,也是奠基。否则,一切都将沦为空谈。一、重建认知导向:建设低碳社会的根本之道建设低碳社会的根本之道,就是重建社会认知体系。重建社会认知体系的首要任务,是认知我们的存在处境。当代
5、是一个全球化进程的时代。全球化进程既带来无限的希望,又面临着无穷的困境与风险。美国学者爱德华赫尔曼认为,“全球化迄今带来了生产力的衰退、社会的灾难和对稳定的威胁”(3)德国慕尼黑大学社会学教授乌尔里希贝克则把充满了衰退、灾难和威胁的全球化社会称之为“风险社会”,他认为“随着两极世界的消退,我们正从一个敌对的世界向一个危机和风险的世界迈进。但风险指的是什么?风险是预测和控制人类活动的未来结果,即激进现代化的各种各样、不可预料的后果的现代手段,是一种拓展未来(制度化)的企图,一种认识的图谱。当然,每个社会都经历过危险,但风险社会制度是一种新秩序的功能:它不是一国的,而是全球性的。”(4)贝克认为,
6、在当代社会,最大的风险恰恰是环境风险,因为“环境风险的第一定律是:污染与贫困形影相随。(5)污染何以会与贫困形影相随呢?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2006年9月7日,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向媒体联合发布了中国第一份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研究报告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该项研究耗时两年,技术组对全国各地区和42个行业环境污染实物量、虚拟治理成本、环境退化成本进行了核算分析,最后得出了报告结论:2004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GDP3.05%o该研究报告除了对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做了核算统计,而且还对污染物排放量和治理成本进行了核算。该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的
7、治理技术水平下全部处理2004年点源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所需的一次性直接投资约为10800亿元,占当年GDP的6.8%左右。同时,每年还需另外花费治理运行成本2874亿元,占当年GDP的L80虬由于条件限制,尚未核算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退化成本,仅以上三项环境污染治理费用和经济损失合计,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经济损失达18792亿元,占当年GDP的11.65%,而2004年全国GDP增长率仅10.l%o由此可以看出,2004年,全国倾力发展经济,最后得来的是负增长。虽然人们不愿意将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成本计算进去,而获得了一个虚构的经济高增长的丰收年成,但实际的环境成本和经济损失,
8、并没有因为人们的不承认而消解,它沉默而现实地累积在那里。其次,必须重新达成这样一种全民共识:在当代社会,高碳生活、污染、贫困以及各种层出不穷的灾难,都与人力相关,并且许多完全是人为造成的。日本哲学家池田大佐和英国史学家阿.汤因比在合著的展望21世纪中指出,“在现代,灭绝人类生存不是天灾,而是人灾,这已经是昭然的事实。不,毋宁说科学能够发挥的力量变得如此巨大,以至不可能有不包含人灾因素的天灾。”(6)比如污染所造成的整个环境的退化,所制造的巨大经济损失,所形成的对人的生活安全和生命健康的威胁,以及所带来的那些至今却仍然潜伏着的种种巨大危害或灾害,完全是人为的结果,是人对人造成的生存灾难,因为今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文档 精品 文档 可持续 生存 发展 建设 社会 根本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