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坛发言稿.docx
《教学论坛发言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坛发言稿.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论坛发言稿教学论坛发言稿1尊敬的杨桦老师、各位语文教育界同仁:大家上午好!我是宁国中学高中部语文老师李鸣晓,非常荣幸能代表此次阅读教学论坛高中组做主题汇报。下面,我将从现状、困惑、尝试、建议与规划五个方面反馈我们小组的讨论心得。此次相聚在一起的高中语文老师,来自浙江及安徽的各地市,学校几乎涵盖各类型,从省示范至普通高中、职业学校、民办学校等齐聚一堂。在交流后,我们普遍达成当下语文教学现状的共识:一是应试教育模式影响巨大,语文的审美性、人文性在冲击高考分数的模板式教学下很难得到体现,语文教师心急如焚却无力回天。二是基于学科特点,语文学科在高考中很难拉开差距,各类学校中均有语文是“后妈生的”的
2、感觉。有好事人为高中各学科排位:数学第一,理综文综第二,英语第三,语文最末。而在此情况下,学校的行政偏向性,班主任的重视程度都让语文学科走入不起眼的.脚落,漠漠心伤。我们全组老师讨论时无可奈何却又想力挽狂澜,是以在交流中形成诸多困惑点,特向杨老师及北大语文研究所提出:从学校高考升学率角度考虑,如何在不影响整体成绩的情况下,让语文科目受到重视?从日常教学角度思考,阅读欣赏与试卷训练所获成绩不成比例,高考能否发挥指挥棒的作用,从评价机制上改变这种现状?从教师成长角度考虑,如何练好语文教师内功,且能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得以彰显?从学生发展角度思考,学生读书兴趣如何引导?如何让高中学生在短期时间内感受到实
3、效?此次为语文阅读教学论坛,单就阅读教学而言,我们小组又有以下困惑:教材与配套读本如何协调处理?阅读教学单独的评价体系怎么建立?阅读教学实践的优秀范例又在哪儿?我们的困惑太多,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的困惑实在太多。其实,我们都曾努力尝试过。在小组交流中,我们看到了浙江省的学校阅读课已开展多年,且已形成一定体系;安徽的合肥一六八中学等已将阅读课纳入高一范围。以我所在的宁国中学高中部为例,我们学校在09年分层教学后,14年借鉴江浙模式,开始将阅读课纳入高一及高三必修课程,并开设了二十五门选修课,其中包括动漫游戏与文学大师的爱情一一民国那些神仙眷侣等阅读欣赏型选修课程,初步尝试走班教学。我们努力的去做,正
4、如小组中孙凯老师所说:“做该做的,做能做的,找到理想与现实的平衡点。”也正是基于此,我们才惶恐地向北大语文研究所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能不能从深度广度上加强对我们一线学校切实的指导,如开设教师及学生阅读的书目,给阅读以具体操作的指引;又如提供阅读评价表格,方便直观评价师生阅读效果;再如及时分享高考的前沿信息;还有更宏大遥远的念想,如高考语文考卷的调整以使阅读及阅读教学的作用真正得以显现。我们一线语文老师知道,路还是要靠自己走出来,我们只是希望杨老师和北大语文研究所能成为这条路上的明灯,指引我们少走些弯路。最后,向大家汇报一下高中组的初步规划:我们拟定从教师成长与学生成长双方面入手,达成高中语文
5、阅读教学的新高度。教师角度,拟定依照北大语文研究所开出的书目,每月从中挑选一本教育教学名著精读,在QQ群中写下点滴感悟,一年后形成文集,力争出版;同时加强交流,不定期安排组员赴某校交流;此外,已先行的学校或个人随时在群中分享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学生角度,拟定用成果展示的方式将学生阅读效果呈现在组员面前,研讨改良,最后形成跨学校的学生文集。我们才薄学浅,在探索中前行,肯定有很多不到之处。由衷的期待在随后的一年中,北大语文研究所的指导老师们能给我们更多的指引与帮助。论坛高中组的所有老师嗷嗷待哺,翘首期盼。教学论坛发言稿2很荣幸和各位老师交流成长的感受。“勤能补拙”是我常对自己说的话。大概10年前,
6、从初中到高中,3个班的物理课加上班主任,所有都是新的,一切又回到起点。“听课”是我想到的最快捷的方法。第一轮正好和王华老师、韩立新老师同头,征得他们的同意,开始了连续听课,而王老师的课一听就是两年半。第一轮听课一一认真记、认真学、认真模仿,无论是重点、难点还是教学方法,包括当时上课的提问、实验数据,我都认真做了记录。王老师的课条理清楚,对知识的细致归纳,让我受益匪浅。有时课没听到,也会跑到韩老师那里补回来,同时把两位老师的优点细细琢磨,归为己用。当时感觉很好,也很自信,课能够从容应对,再也没有当时设想的底气不足或把握不住重难点。等第一轮结束后,把每一章的听课记录订起来重新看时,对当时记录的很多
7、话又有了更深的理解,所谓反思中提升。第二轮和彭Z老师同头。彭老师的实验教学全市首屈一指,而且教学的物理味特浓,我又开始了新一轮听课,概念、实验记得特别详细。记得西城杯”比赛抽的是“弹力”一节,很冷门的课,我拿出了曾经听过的彭老师的课,几个举例特别形象生动,在此基础上我形成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获得“西城杯”特等奖。这两轮听课我很幸运,博大家之所长,在对教学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快速成长,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第三轮又是和彭老师同头,还要继续听课吗?教的时间越长,越会发现自己的不足。我决定不好讲的课,理解不深的概念、规律课,继续听课。不用记得特别详细,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体会的地方,添上几笔。我很惊喜地发现,
8、彭老师的实验和他的前一轮比有很多的创新,他的从容、幽默、风趣也让我沉浸在其中。记得第一次听彭老师传感器”的课时,有点云里雾里,等三年后再听时,自己的积累也多了,加上新添的生动的实验,觉得受益颇多。同时借助教研机会,我会听其他学校老师的课,听得多了,思考多了,好的点子自然在脑海中形成了。可以说,随着听课我的课更加精益求精,自己思考的更深、更多。听课最好是连续听,有时间听吗?困难肯定有,每天判作业、准备实验、准备新课、班主任的各种杂事,忙得不得了。但真抽出一节去听课就会觉得相当值当,事半功倍。有时也会采取自助听课的形式,其他老师听了,复印一下笔记再问问关心的内容,或找上课老师班的同学借下笔记,问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论坛 发言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