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中国古代法治与教化.docx
《第8课中国古代法治与教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课中国古代法治与教化.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法治与教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选择性必修一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8课“中国古代法治与教化”。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礼法结合是中华法系的重要特点,对近现代中国的法律与教化有一定影响。本课一共三个子目两条主线:第一子最先秦时期的德臂与法治。儒家的德治思想有积极意义,但法家的法治思想更符合战国时期各国富国强兵、政令统一的需要。第二子目: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汉魏以后,懦家思想作为主流思想逐步融入法典,礼法结合。唐律标志着中华法系的完备。第三子目: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宋朝以后,理学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深入社会基层,并以乡约形式直接面向底层百姓宣
2、讲。三个子目之间按照时序编排。学情分析高二学生都是选择历史作为高考科目,学习动力较强,并且在高一阶段已经学习过中国古代史,包括“春秋战国的时代变迁”,“百家争鸣与儒法思想”,“汉尊崇儒术”,“唐的大一统”,“宋代的理学”,“明清思想的新变化”等内容。对中国古代“法治与礼教”有一定了解。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学生对于“教化”这方面知识是陌生的,也是不好理解的。另外,中国古代统治者礼法并用的统治手段也是需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深入学习。课标要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交锋的内容和原因;汉魏以后,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思想逐步融入法典。难点: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汉唐礼法
3、并用的统治手段。宋朝以后,理学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深入社会基层的表现。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引领法、史料教学法、分析探究法教学过程幻灯片第2页呈现本课学习目标:幻灯片第3页1 .通过了解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认识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交锋的内容和原因,理解不同历史时期和王朝面临不同问题都会使得其在治国方略选择中有所取舍和不同;通过春秋战国时期以子产、叔向、孔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往圣先贤提出救国定世的方案领悟挽救乱世的社会责任感和济世救民的家国情怀。2 .通过了解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
4、认识礼法结合是中华法系的重要特点,以及其与社会治理的内在关系。师: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礼法结合是中华法系的重要特点。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解读“法律”、“教化”等概念引入本课,打好本节课、本单元学习基础。幻灯片第4页师:在本单元题目中出现了“法律”、“教化”两个概念,它们分别指什么?它们的关系是什么?这是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法律是指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着眼于防范与惩处;而教化则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他着眼于教育与引导。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另外,在本课题目中又提到了另外一个词,就是“法治”。中国古代法治有着“法自君
5、出”的特点,突出君主的无上权威,皇帝的言行就是法律,所以,法家的“法治”是“君权之上”的法治。秦以法家思想治理国家,推动了律的编纂。此后法典多以律命名,因此说古代法律是法治的一个重要体现。这几个概念清楚之后,我们进入本课第一个问题学习:讲授新课幻灯片第5页板书: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结合教材,阅读史料以及回顾高一所学知识,学习“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幻灯片第6页1 .先秦时期德治的渊源师:夏商:君王及奴隶主贵族可以随意残害奴隶。西周:统治者建立起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礼制,同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性,这就是早期的德治思想。所以,我们看到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德治
6、思想了。幻灯片第7页2 .先秦时期法治的渊源师:在德治思想起源的同时.,统治者已经使用法律来治理国家了。大家来看材料一:材料一夏商周时期颁行的刑书上只有刑名、刑种的规定,而无确切的罪名,人民对罪与非菲的区别只能依据传统的观念及社会道德、风俗习惯去加以筑别。武树臣中国成文法的起源问题: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教科书内容,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的法律实践发生了什么变化?幻灯片第8页生:从只有刑名、刑种的规定,无确切的罪名,发展到成文法。幻灯片第9页夏商周时期: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为什么是“铸”刑书,是因为当时把刑法浇筑在金
7、属器皿上。子产的做法在当时还引起了一场辩论,邻国有一位名叫叔向的官员写信给子产,反对他刊布法律,理由是刑罚适用于乱世,公布刑书会使老百姓更注重争端,而不顾道德仁义。这也就是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幻灯片第10页过渡:随后,德治与法治之争不断升级。这也跟当时所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背景有密切关系。3 .儒家与法家之争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高一上学期第二课学习内容:师:东周时期,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周王室礼制社会秩序崩坏。诸侯国君们纷纷寻求治国新思想。幻灯片第11页而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在思想界体现为儒家与法家之争。我们来看两段材料。材料一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 法治 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