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社会态度.ppt
《第6讲社会态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讲社会态度.ppt(5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6讲 社会态度本讲结构v社会态度概述v社会态度与行为v社会态度的测量v社会态度的形成与改变v关于社会态度的现实研究一、社会态度概述v心理学家G.奥尔波特:“这个概念在当代美国社会心理学中,也许是最有特色的和不可缺少的概念。它已使自己成为美国社会心理学这座大厦的拱心石。”v社会学家托马斯和兹纳尼斯基:社会心理学就是“研究态度的科学”。v为什么成为不同学派的共同兴趣?不是哪个学派的专有概念,适应不同研究者的要求 较好地摆脱了一直存在的有关环境和遗传的争论既可以用来指代单一或独立的个体意向,也可以适用于较为宽泛的文化模式 1.社会态度的界定v第一类定义直接将态度纳入认知认知体系之中,心理学家洛开奇
2、把态度看作是一种具有结构性的复杂的认知体系,认为“态度是个人对于同一对象的数个相关连的信念的组织”。v第二类定义倾向于将态度看成是情感情感的标志,并主张由此来界定态度。比如爱德华兹就认为,态度是“与某个心理对象有联系的肯定或否定感情的程度。”v第三类定义则更为常见,它强调的是人们所重视的行为反应行为反应的准备状态。奥尔波特:态度是根据经验而组织起来的一种心理和神经中枢的准备状态,它对个人的反应具有指导性的或动力性的影响。v第四类定义力图能够包容上述三类定义的基本内容,即将认认知、情感和行为知、情感和行为都平行地容纳于态度之中。v第五类定义关心的不是特定个人对特定事件的特定反应,不是在这种反应之
3、中包含的个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而是组成群体成员群体成员的每一位成员所普遍采取的态度普遍采取的态度。2.态度的构成要素:ABCv态度兼有情感(affect)、行为(behavior)和认知(cognition)三种成分,且这三种成分是彼此相互关联的。v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想法,包括了解的事实、掌握的知识以及持有的信念。v情感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持有的情绪体验,如喜欢-厌恶、尊敬-轻蔑等。v行为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内在反应倾向,是个体做出行动之前所保持的准备状态。3.社会态度的特征v对象性特征对象性特征个体或社会成员所具有的任何态度都是指向于某一具体对象的,该对象可以是
4、事,可以是物,当然也可以是人;社会态度所具有的这种具体的对象性特征又使它有别于个体所持有的价值观念。v内在性特征内在性特征 它是个体内在的一种心理构成,因此,不能从外部直接观察到,而只能间接地从一个人的表情、意向和行为中推知。v持久性特征持久性特征 态度是个体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旦形成,态度便具有相对的持久性。稳定的态度作为个体人格的组成部分,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态度中介作用图示二、社会态度与行为:是一致的吗?v拉皮尔的研究:20世纪30年代初,拉皮尔与一对年轻的中国留学生夫妇作一次环美旅行。由于当时美国人对东方人普遍持有歧视态度,拉皮尔和同伴们行前预料很难受到旅馆和饭店的接待。但是,在
5、万余英里的行程中,他们光顾的184家饭店和66家汽车旅馆只有一家拒绝接待。6 个月以后,拉皮尔给他们光顾过的旅馆、饭店和一些他们没有光顾过的旅馆和饭店寄去了调查问卷。问卷共有两种,一种是只就中国人提问,一种是分别就中国人、德国人、法国人、日本人等提出类似的问题。因为拉皮尔担心只就中国人的提问会引起怀疑,而得不到确切结果。两种问卷都包括这样的问题:“你愿意在你那里接待中国人作客吗?”请你猜测:问卷的结果会是什么?请你猜测:问卷的结果会是什么?1.社会态度与行为概述v态度是个体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行为的准备状态;行为是态度的外显,是在态度的影响下显现出来的对对象的具体反应。v一般情况下,态度和行为是
6、一致的,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如:爱慕与追求;热爱与尊敬、孝顺v但在很多情况下,也会出现态度与行为的不一致。问卷结果:否定的回答几乎占到95%,即,不愿接待中国人们作客!2.社会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原因v态度与行为为何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v关键在于态度只是决定行为的一种倾向性,而非必然性。态度并非决定行为的全部因素。v勒温:B=f(PE)B=行为,P=个人因素,E=情境因素。一个人在某一情境中的行为,同时取决于个人的内在心理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3.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条件与因素v态度的一般性与行为的特殊性人们在认识事物时总习惯先归类再概括,认识往往是对一类事物的认识。由于态度对象也
7、是一类事物、现象和人,所以具有一般性特点。而人每次行动时,都指向具体对象,产生于具体社会情境,是特殊的。当态度的一般性与行为的特殊性产生矛盾是,很容易导致二者不一致。v社会规范行为是个人、社会等多重影响的函数,社会规范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如:对冗长会议、令人生厌演讲者的鼓掌v动机、能力等个人因素当态度与动机发生冲突时,可能形成不一致。如:为何入党能力也会造成态度与行为不一致。如:心有余而力不足v情境压力情境压力强烈时,容易造成态度与行为不一致。v价值与代价价值:良药苦口;代价:不强出头,等待援助4.行动意图模式v费希伯恩和阿泽恩:一个人是否采取某一特定行动的最直接的决定因素是意图。意图又取决于
8、两种变量,一是行行为者对该行为的态度为者对该行为的态度,二是行为者的主观行为规范主观行为规范,它由个体所知觉到的特定的行为期待构成。三、社会态度的测量v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它无法被直接观察到,但可以通过某些方法和技术间接地推测出来。社会心理学家在一开始研究态度之时,特别是在态度能够预示行为的观点支配下,十分注重对态度的测量,热心于发现和确定态度,提出了许多态度测量的理论和技术。v常用方法:量表测量:量表法非量表测量:自由测量法(问卷法、投射法)、行为观察法、生理反应法1.量表测量v态度量表是测量态度的主要工具。量表是由社会心理学家根据特定的态度对象、采取科学的设计程序加以编制的,然后通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 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