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经济往事.docx
《浙江经济往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经济往事.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浙江经济往事2013年的冬天,临近年末,胡舒立带着财新周刊的一个 小团队,赶往北三环边上的浙江大厦进行一次重要采访。那里,是时任浙江省省长赴京下榻的地方。尽管气温颇冷,街上随处可见裹着大衣的行人。但那是 一个万物生长的年代,没有现在令人烦恼的疫情,欧债危机 的余波也快步入尾声了,中国的经济增速仍维持在接近8%的 水平上。胡舒立可能不会意识到,这一次的采访文章,会在2022 年10月再度受到世人的关注。大家围在一张小方桌四周交谈,气氛轻松。一个半小时 的采访里,他多次谈到了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地方之一一 一温州。2002年-2004年,他曾经在这里担任过市委书记,推动 也见证了温州模式的奇迹。这
2、里的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GDP达80%,凭借着草根经 济的澎湃发展,成为了 “中国鞋都”、“中国电器城”、“中国 制笔之都”、“中国锁都”等。高峰时,温州的民间资本超过一万亿,号称中国最富裕 的城市。不过,“温州模式”并非一帆风顺。2008年,他早已离开温州担任省委秘书长。此时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宽松货币政策,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变得非 常简单。而温州当地的土地资源又逼仄,传统的实业没有找到好 的转型升级路子,这群东方犹太人脱实向虚,一头扎入了楼 市。勤提爱易安居网很多温州小老板直接或间接涉足房地产投资,靠着熟人 集资、借贷、抵押工厂,加了杠杆冲进房地产。短短几年内温州房价就翻了好几倍,市区商品房
3、的均价 飙至三四万,最贵的楼盘甚至炒到了 9万一平。温州一跃成为中国房价最贵的地方,北京上海都要靠边 站。在深圳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温州的房价已经悄悄成为 宇宙中心了。不过,2011年温州爆发了民间借贷危机,进而楼市崩盘, 老板跑路的事时有发生,经济走向一时陷入迷茫。为了突围, 国家在温州启动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采访的前几天,浙江刚刚表决通过了温州民间融资管 理条例,温州转型逐渐步入正轨。所以,财新采访团队一上来就开门见山,问“浙江的民营 经济一直走在前面,不过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浙 商跑路、产业空心化等,你怎么看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他回应,前几年房地产形势一片大好,一些资金涌入非
4、实体的领域。实事求是地说,这是阶段性的现象,也是短期 需要付出的成本,可能也是很难避免的成本,是重要的一课。“如果要问下一步浙江的民营经济怎么样,就要去看经济 的主体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家们,是不是还很活 跃,是不是依然还很有创造力“哪怕是他现在蛰伏一时,受到一些打击,但都不要过于 担心,只要浙商精神还在,闯劲还在,我们就不怕这个观点,一语道破了市场经济发展中企业家精神的重 要性。直到今天来看,依旧不过时。2016年,王坚在阿里工作8年之后,推出了第一部个人 著作在线。时任浙江省长李强读了书稿之后,答应为他的 新书作序,“因为他对浙江的贡献确实有点大工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山区多,平原少,天
5、然禀赋并不算优渥。当地人常说,浙江是全国的资源小省,能源、可利用土 地拥有量分别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0. 5%和40%,自然资源丰 度居全国倒数第三位。温州2011年的民间借贷危机,穿透到最后,其实跟这种 特殊的土地空间瓶颈有一定关联。这场经济风波,也让温州成为了全国数百个城市当中, 最早面临房地产拐点的地方。它提前好多年告别了房地产的黄金时代,比谁都更早深 刻领悟“房地产经济”跟“实体经济”之间的关联。同时也促成 了相关决策层对于新发展路径的思考。“浙江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都很大,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 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也不能再拼资源、拼消耗、拼环境、 拼劳力了。”他产生了一个理念,就是把浙江全
6、陆域作为一个大城市 来规划,进一步通过功能定位来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土地使 用效率。用更少的资源要素支撑城市、产业发展。于是,他大力推行“亩产论英雄”。这个新概念的滥觞之地,源于与杭州一江之隔的绍兴县。 该县长期人多地少,资源短缺,许多企业靠得的是圈地求发 展的思路。早在2006年,绍兴县创造性的将农业上最常用的指标“亩产量”,移植到了工业经济领域中,探索城镇土地使用税、 排污费的政策与“亩产效益”挂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3年9月,浙江省政府选择了基础更为扎实、推广意 义更具样板价值的海宁市,继续深化改革。下一年,又推向 了 24个县市区。离开浙江前夕,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已经基本从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经济 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