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docx
《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2022年11月17日泉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9号公布 自2023年1月1日起施 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了促进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传承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闽南文化特色,坚定文化自信,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有 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经文化和旅游部批准设 立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 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涵盖 本市行政区域全境。闽
2、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内涉及世界遗产、文物、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自然 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的,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条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应当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 见生活的理念,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保护孕育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 环境和自然环境,推动实现建设成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先进区、示范区和引 领区的目标。第四条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立足传承、创 新发展的保护原则。第五条 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统筹、指导、协调、推进闽南文化 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建立议事协调机制,保障工作力量,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 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3、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市和县(市、区)文化旅游主管部门负责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具体业 务指导工作。各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第六条 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捐赠、出资、志愿服务等多 种方式参与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共识。鼓励成立与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发展相关的行业协会。支持行业协会开展闽南 文化遗产的宣传、展示、教育、传播、研究、出版等活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 品牌建设。第二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第七条 市和县(市、区)文化旅游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保存工作需要,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真实、系
4、统 和全面记录其种类、数量、分布、生存环境、保护现状等情况,并建立非物质文 化遗产档案和相关数据库,促进记录成果广泛利用和社会共享。对具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市和县(市、区)文化旅游主管部门应 当及时采取保护措施,有计划地分期分批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 录。第八条 本市实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制度。市和县(市、区)人民政 府在调查、认定的基础上建立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市和县(市、区)文化旅游主管部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提 出拟列入本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对象名单,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和公示结果,拟定 本级代表性项目名录,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代表
5、性项目名录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变化适时更新调整。第九条市文化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名册项目的履约保护;建立申报项目储备库,对具有泉州特色、国际影 响、厚重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有关规定申报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第十条 市和县(市、区)文化旅游主管部门对列入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表性项目的,应当确定负责项目日常保护工作的保护单位。保护单位负责制定和实施项目保护计划,履行保护义务,每年向文化旅游主 管部门报告项目保护情况。保护单位未履行项目保护责任和义务的,按规定取消 其资格并更换新的保护单位。第十一条 市和县(市、区)文化旅游主管部
6、门应当建立本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制度,完善代表性传承人的评选认定、退出机 制,及时公布、更新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指导、支持其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 活动。市和县(市、区)文化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相关制度,为各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支持,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传承人 群研修研习培训,帮助传承人群提高传承能力。对传承工作有突出贡献的代表性 传承人按照规定给予表彰表扬。第十二条 市和县(市、区)文化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表性项目存续状况测评和保护绩效评估,制定落实分类保护政策措施:(一)对濒临消失的、活态传承较为困难的代表性项目,应
7、当制定抢救性保 护方案,优先拨付实施抢救性保护所需经费,将其内容、表现形式、技艺流程等 予以记录、整理,编印图书,制作影音资料,建立档案,实行抢救性保护;(二)对受众较为广泛、活态传承基础较好的代表性项目,通过培养后继人 才、提供必要场所和资金、加强宣传推广等方式,实行传承性保护;(三)对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可转化为文化产品或者服务的代表性 项目,在保持其传统生产方式、工艺流程和核心技艺的基础上,通过培育和开发 市场、完善创新产品或者服务、引导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支持等方式,实行生产性 保护。第十三条 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个 人,以代表性项目及其代表性传承人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泉州市 闽南 文化 生态 保护区 管理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