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牙周病的主要症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牙周病的主要症状.ppt(5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牙周病的主要症状(main symptoms)及临床病理(clinic pathology)牙龈出血和炎症 牙周袋的形成 牙槽骨吸收 牙松动和移位 牙周病的活动性7.1 牙龈出血和炎症bleeding and inflammation in gingivaw临床病理w临床表现一、临床病理:Kinane 和Lindhe 以Page 和Schroeder提出的四个阶段为框架,修改为:1.初期牙龈炎病损(initial lesion)2.早期牙龈炎病损(early lesion)3.确立期牙龈炎病损(established lesion)4.晚期牙周炎病损(advanced lesion)1
2、.初期牙龈炎病损:菌斑堆积24H后开始,GCF量增加,白细胞渗出,菌斑堆积24天后,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是主要浸润细胞,炎症浸润区约占结缔组织的5,临床仍表现为健康龈。2.早期牙龈炎病损:菌斑堆积后约47天,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是主要的浸润细胞,炎症细胞浸润约占结缔组织的15,沟内上皮和结合上皮出现上皮钉突。临床可见牙龈发红,探诊出血。3.确立期牙龈炎病损:大量的浆细胞(10%30%)位于近冠方的结缔组织,沟内上皮有大量白细胞浸润,上皮附着的位置不变,临床已有明显的炎症和水肿,见牙龈色暗红,龈沟加深,牙龈不再与牙面紧贴。浆细胞与病变活动性有关。4.晚期牙周炎病损(又称牙周破坏期
3、,phase ofperiodontal breakdown)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和迁移形成牙周袋,浆细胞是此期的主要浸润细胞,占50以上,牙槽骨吸收,胶原纤维广泛破坏,临床上有牙周袋形成和附着丧失,x片观察有牙槽骨的吸收。w上述将从健康牙龈到牙周炎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但它们之间无明确界限,而是移行过程。在确立期病损,可能有两种转归,一种是牙龈炎稳定数月或数年,另一种发展为进行性破坏性病损牙周炎,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二、临床表现(掌握正常,区别异常)二、临床表现1.牙龈出血 牙龈炎症的临床最初表现是龈沟液量的增多和龈沟探诊出血。牙周支持治疗中如多次出现探诊出血,则未来可能有牙周组织活动性破坏
4、。2.牙龈颜色:鲜红或暗红色,也可是颜色变浅或苍白3.牙龈外形:肿胀,龈缘变厚,牙间乳头圆钝,与牙面分离,点彩可消失。4.牙龈质地:胶原丧失,松软脆弱,缺乏弹性;胶原增生,牙龈坚硬肥厚。5.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及附着水平(attachment level,AL,或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正常牙龈的 探诊深度3mm 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是牙周支持组织破坏的结果,是指釉牙骨质界至龈沟底的距离。附着丧失的发生是区别牙龈炎和牙周炎的重要标志。6.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5、,GCF):龈沟液渗出增多是牙龈炎症的重要指征之一7.其余:牙龈糜烂,龈沟溢脓等7.2 牙 周 袋 的 形 成 periodontal pocket being formedw牙周袋形成的机制w牙周袋的病理w牙周袋的类型龈袋(gingival pocket):假性牙周袋,当患牙龈炎时,龈沟探诊深度可超过3mm,但上皮附着仍位于正常的釉牙骨质界处,没有发生结缔组织附着的降低,称为龈袋。此时结合上皮仅开始向根方增殖,但尚未与牙面分离形成牙周袋。龈沟的加深是由于牙龈肿胀或增生使龈缘位置向牙冠方向移动。牙周袋(periodontal pocket):是病理性加深的龈沟,是牙周炎最重要的病理改变之一。当
6、患牙周炎时,龈沟底附近结缔组织中的胶原纤维溶解破坏,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其冠方与牙面分离形成牙周袋,袋底位于釉牙骨质界根方的牙面上,上皮发生了附着丧失。临床常见的牙周袋是由龈缘向冠方,沟底向根方延伸而形成的。龈袋与牙周袋区别 龈 袋 牙 周 袋形成原因 牙龈组织向冠方增生 牙周组织破坏,结合 上皮向根方增殖移位袋底位置 釉牙骨质界附近 釉牙骨质界的根方牙槽骨 无吸收 有吸收 一、牙周袋形成的机制(mechanism of pocket formation)牙周袋的形成始于牙龈结缔组织中的炎症,以及炎症所引起的胶原纤维破坏和结合上皮的根方增殖。当结合上皮中的浸润的白细胞体积达到上皮的60时,上皮
7、从牙面剥离牙周袋形成。二、牙周袋的病理(histopathology)炎性软组织壁(soft tissue wall)根面壁(root surface wall)袋内容物(pocket contents)炎性软组织壁(soft tissue wall)根面壁(root surface wall):牙周病时,从釉牙骨质界至牙周袋底这一部分暴露的根面即暴露的牙骨质区,构成牙周袋的内壁,它暴露在唾液和龈沟液中,是菌斑和牙石的附着面。病变牙骨质可发生下列改变:1.菌斑、牙石堆积:2.结构改变(structrual):脱矿区、过度矿化区3.化学改变(chemical):钙、磷、氟含量改变。袋内根面牙骨质可脱矿(demineralization),暴露于口腔时,脱矿的根面可发生再矿化(remineralization)。4.细胞毒性改变(cytotoxic):病变牙骨质内可有内毒素等存在,可抑制成纤维细胞贴附于根面,不利于牙周新附着的形成。根面壁牙周袋袋底五个区域w牙石w附着性菌斑w非附着性菌斑w结合上皮附着区,变窄2mm(23个月内);w牙龈反复探诊出血,龈沟液渗出增加;wGCF中的门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升高,GCF中的PGE2升高;w微生物学指标: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放线杆菌,中间链球菌感染;w组织中浆细胞浸润为主。目前尚缺乏灵敏、准确的指标以早期发现或预测活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