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工作经验:创新“十户联治”湾组治理 打通农村治理“最后一米”.docx
《基层治理工作经验:创新“十户联治”湾组治理 打通农村治理“最后一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治理工作经验:创新“十户联治”湾组治理 打通农村治理“最后一米”.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创新“十户联治”湾组治理打通农村治理“最后一米”开展共同缔造工作以来,XX市委市政府聚焦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建设,创新探索以“两级两长联十户”治理架构为基础的“十户联治”湾组微治理机制,划小农村基层治理单元,构建直连群众组织体系,实现党的组织体系、治理体系纵向到底,有效破解“中梗阻”“最后一公里”等难题,着力提升群众共同缔造美好生活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一、背景1.合村并组后村实组虚。2014年以来,XX市落实XX省“减人减事减支”的乡镇改革政策,先后启动两轮合村并组,由原先768个行政村调整到现在323个行政村。村规模调整后,村民小组长由村“两委”干部兼任,原有的村民小组格局被打破。比如
2、上车湾镇华容道村由3个村合并而来,合并前划分25个村民小组,合并后减少为5个村民组,每个小组接近IoOO人,村组干部服务半径大、工作对象多,导致基础工作不细、不深、不实。2 .村财乡管后事多治少。当前,大部分村无资源、无产业、无项目,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工资报酬、工作经费由乡镇核发,村干部将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完成乡镇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服务群众的动力不足、能力欠缺,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梗阻严重。比如XX镇何堡村共875户3501人,村“两委”干部4人,集体收入仅有5万元,除规定拨付的运转经费外,其他全靠上级资金支持,行政工作压力大,服务群众能力和动力不足。3 .流多留少后事小难大。目前,农
3、村人口流出多、留下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三留守”人员是长期居住在村的主要人群。这部分人群在村的活动空间就是左邻右舍、房前屋后,遇到的问题也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这些小事如果没有村、镇两级的处理,就成了最大的难事。例如“三留守”人员存在就业培训、幼儿教育、养老助老、人居环境、用药就医等方面的需求急需解决。二、主要做法1 .固“微”强基,组织到户。通过搭建组织架构,巩固“十户联治”基础,引领党员干部走进群众。一是建实“联”的架构。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搭建“联合村党组织+联户党小组+群众”组织架构。由包村联户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共同组成联合党支部,包村干部任书记;联户长与若干
4、中心户长组成联户党小组,联户长为组长;中心户长负责联系10户左右群众。二是规范“户”的单元。按“就近、就便、就熟”原则设置联户单元,每个联户单元控制在10户左右,不超过15户,每个联户单元推选1名中心户长。联户长根据联户单元数量,分别联系不超过10名中心户长,对应沟通不超过150户居民。三是配强“治”的力量。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将乡镇(管理区)机关和直属部门党员干部力量下沉到户,与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和村(社区)“两委”干部一起担任联户长;推选致富能人、退伍军人、老党员等群体担任中心户长。全市23个共同缔造重点示范村(社区)共有23名乡镇班子成员、78名村(社区)干部、23名乡村振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层治理工作经验:创新“十户联治”湾组治理 打通农村治理“最后一米” 基层 治理 工作经验 创新 十户联治 打通 农村 最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