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典藏文献学习资料 (15).docx
《中医中药典藏文献学习资料 (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中药典藏文献学习资料 (15).docx(4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病机学说病机概说1、病机: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2、病机学说:病机学说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并揭示其规律的理论,内容包括疾病发生的机理、病变的机理和疾病传变的机理。(“病机”二字,前人释为“病之机要”、“病之机括”,含有疾病之关键的意思。由于病机是用中医理论分析疾病现象,从而得出的对疾病内在、本质、规律性的认识,是防治疾病的依据,所以受到历代医家的极大重视)3、沿革:(1)内经:病机理论肇源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的“谨候气宜,无失病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指出病机的重要性。(2)伤寒杂病论:东汉张机著伤寒杂病论,其中伤寒论阐述了外感病六经病机;金匮要略系统论述
2、脏腑、气血、痰饮等病机及内科杂病和妇科病证的病机。(3)隋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是最早而较完备的病因病机和证候学专著,其内容涉及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4)宋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归纳小儿“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病机特点,首次对儿科病机进行全面阐述。(5)金元四大家对病机理论各有建树,如刘完素认为“六气皆从火化”,李东垣确立“阴火”的病机概念,朱震亨倡“相火论”,提出“阳有余,阴不足”及对“六郁”病机的阐发等,都各树一帜。(6)明清时期,温病学派创立了卫气营血与三焦理论。晚清王清任著医林改错,丰富了瘀血病机理论;唐宗海著血证论,并有“脏腑病机论”专篇,对血证与脏腑病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7
3、)现代:近几十年来,中医病机学得到较大发展。一是病机理论的丰富。如病机层次说、痰瘀同源说、体质病机说等新观点的涌现,同时病机学也日益趋向系统化。二是利用包括现代医学在内的现代自然科学方法和手段来研究中医病机理论。,内经从临床常见的病证中,总结归纳出的“病机十九条”,奠定了脏腑病机和六气病机的基础,对病机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温病学的卫气营血与三焦理论阐明了外感热病的病机规律,并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是对病机学的重大发展。近几十年来,如病机层次说、痰瘀同源说、体质病机说等新观点的涌现,对阴虚、阳虚本质的研究;瘀血病机的研究;五脏病机,特别是对肾虚、脾虚本质的研究等,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同时病机
4、学也口益趋向系统化)4、病机分类:,疾病过程极其复杂,牵涉局部和全身的各个层次,对病机的研究也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进行,从而形成多层次的病机理论。)第一层次为基本病机,如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精气血津液失常。第二层次为系统病机,如脏腑病机、经络病机等。第三层次为类病病机,如六经病机、卫气营血病机和三焦病机等。第四层次为病证病机,如感冒的病机、哮证的病机、痰饮的病机、疟疾的病机等。第五层次为症状病机,如疼痛的病机、发热的病机、健忘的病机等等。基本病机病是指病邪作用于人体,正气奋起抗邪,所发生的基本病理反应。正邪相争,破坏了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必然引起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精气血津液的病变,从而产
5、生全身或局部的多种多样的病理变化。因此,尽管疾病的种类繁多,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各种疾病、各个症状都有其各自的病机,但从总体来说,都离不开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精气血津液失常,这就是第一层次的病机理论的研究内容。系统病机从脏腑、经络等某一系统来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基本规律。类病病机研究某一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基本规律。病证病机是研究某一种病证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基本规律。症状病机是研究某一种症状的发生、发展、变化的病机)第一节基本病机,基本病机是指机体对于致病因素侵袭所产生的最基本的病理反应,是病机变化的一般规律。基本病机主要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和精气血
6、津液的病理变化,内生“五邪”是在上述病变基础上产生的常见病理状态,有重要临床意义,故一并介绍)一、邪正盛衰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相互斗争中所发生的盛衰变化。邪气侵犯人体后,正气和邪气即相互发生作用,一方面是邪气对机体的正气起着损害作用;另一方面是正气对邪气的抗御、驱除作用,及正气的康复机能。邪正双方不断斗争的态势和结果,不仅关系着疾病的发生,而且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同时也决定病证的虚实变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疾病过程就是邪正斗争及其盛衰变化的过程)(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在疾病过程中,正气和邪气这两种力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其不断斗争的过程中,发生
7、力量对比的消长盛衰变化。一般地说,正气增长而旺盛,则促使邪气消退;反之,邪气增长而亢盛,则会损耗正气。随着体内邪正的消长盛衰变化,形成了疾病的虚实病机变化)1 .虚实病机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虚和实是相比较而言的一对病机概念。(1)实证含义:指邪气盛,是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状态。即邪气的致病力强盛,而正气的抗病能力未衰,能积极与邪抗争,故正邪相搏,斗争激烈,反应明显,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病理性反映比较剧烈的、有余的证候,称为实证)病机与表现:实证常见于外感六淫和疣气致病的初期和中期,或由于湿、痰、水饮、食积、气滞、瘀血等引起的内伤病证。实证较多见于体质比较壮实
8、的患者。临床上,外感病实证常见壮热、狂躁、声高气粗、腹痛拒按、二便不通、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而内伤病实证则表现为痰涎壅盛、食积不化、水湿泛滥、气滞瘀血等各种病变。(2)虚证含义:指正气不足,是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亦即机体的正气虚弱,防御能力和调节能力低下,对于致病邪气的斗争无力,而邪气已退或不明显,故难以出现邪正斗争剧烈的病理反映,临床上表现一系列虚弱、衰退和不足的证候,称为虚证)病机与表现:虚证,多见于素体虚弱,精气不充;或外感病的后期,以及各种慢性病证日久,耗伤人体的精血津液,正气化生无源;或因暴病吐利、大汗、亡血等使正气随津血而脱失,以致正气虚弱,或阴阳偏衰。临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中药典藏文献学习资料 15 中医中药 典藏 文献 学习 资料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