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参考资料.docx
《第三单元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参考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参考资料.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参考资料黄土高原的基本特征黄土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大面积黄土覆盖的高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高原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高原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富达1OOO2000米。除许多石质山地外,大部分为厚层黄土覆盖。经流水长期强烈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观。1 .地质与地貌黄土庙原在构造上可以六盘山为界,分为两部分。东部为鄂尔多斯台地,西部属祁连山褶皱带。位于吕梁山至六盘山之间的鄂尔多斯台地,从中寒武世到中奥陶世,是一个沉降区,长期受到海水的淹没,沉积了巨厚的海相沉积物。晚奥陶世
2、时,地壳上升,直至中石炭世开始,再行下降,造成海陆相交的石炭二叠纪地层,其中含有数层煤层。到三叠纪后期,在潮湿的气候和低下的地形条件下,陆地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低下的地方分布有湖泊,滋生着淡水动物。因此,在三叠纪后期的地层中,夹有含油层和油页岩层,成为鄂尔多斯台地上最重要的矿产。黄土高原古地形的基本轮廓是在白垩纪燕山运动后形成的。高原上的主要山脉太行山、吕梁山和六盘山把高原分割成3部分。(1)山西高原。吕梁山以东至太行山西麓,有许多褶皱断块山岭和断陷盆地,主峰海拔均超过2OOO米,山地下部多为黄土覆盖。(2)陕甘黄土高原。吕梁山和六盘山之间黄土连续分布,厚度很大,其堆积顶面海拔一般在IoOO1
3、300米,是我国黄土自然地理特征最典型的地区。(3)陇西高原。六盘山以西,高原海拔约2000米,黄土厚度逐渐增大,成为波状起伏的岭谷。黄土高原上还有许多地貌迥然有别的姬、梁、郎等高原沟间地,以及为数众多的大小沟谷。2 .气候与水文黄土高原暖温带半湿润至半干旱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雨量稀少,变率大;日光充足,日照时数多,热量条件较优越(见下表)。内容数据备注年均温变化范围814C日均温210C的活动积温20003000C无霜期120200天年降水量200700mm65%以上集中在79月,而且降水强度大,多暴雨和冰雹。黄土高原的水系以黄河为骨干。发源于黄土高原的河流较多,约有
4、200条,较大的有跳河、祖厉河、清水河、黄甫川、窟野河、无定河、北洛河、渭河、沁河、汾河等,河川径流不丰。大多数河流汛期受暴雨影响,洪峰急涨猛落,汛期水量占全年水量的70%80%以上。3 .土壤和植被高原土层富含碳酸钙和磷、钾、硼、镒等元素,土壤反应多偏碱性,腐殖质和氮素养分贫乏。黄土高原因长期滥垦滥伐,土地利用不合理,自然植被残留较少,分布零散。植被由东南向西北为森林草原、干草原和荒漠草原。森林主要分布于吕梁山、子午岭、六盘山等地,为落叶阔叶林及少量针阔混交林。在沟谷和荒坡上,草本植物多为旱生种类。高原农业垦殖条件最好的地区,如关中盆地、晋中、晋南盆地等,是我国著名的小麦和棉花产地。陕北、甘
5、肃和晋西北条件差,一般仅能种植耐干寒的被麦、养麦、糜子、胡麻、薯类等。黄土高原的过渡性及其影响1 .黄土高原地区处在我国第二级阶梯,及由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2 .黄土高原还是我国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的边缘区,从而使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或自西南向东北递减。黄土高原南北地跨亚热带、暧温带、温带三个温度带;东西跨半湿、半干旱和干旱等干湿地带,气候的地域差异性和过渡性十分显著。本区位于季风的尾闾区,干旱与半干旱范围大,降水不稳定,干旱、风沙频繁,天然草地与旱作农业生产能力低且不稳定。气候的干旱与降水不稳定、黄土及风沙物质的不稳定相结合,使得本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3 .从土地利用形式上看,
6、这里是农业耕作区和畜牧区交错的地区。土地利用受降水波动和历史上农耕、游牧民族交替控制的影响,在农牧交错地带表现为有农有牧、时农时牧的变动,导致土地退化加剧。黄河中游地区的环境脆弱形势所谓“环境脆弱”是从人文概念出发去理解的,即当环境退化超过了能长期维持目前人类利用和发展的现有经济和技术水平时,称为“环境脆弱换句话说,在保持和增大人类利用环境的程度和规模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经济、技术改革来调适,也可以依靠外来资源和向外输出来缓解环境退化和资源枯竭。按照这样的理解,环境脆弱的形势(情况)是随着区域,乃至区际的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而不仅仅是自然条件本身意义上的“脆弱”。同时,脆弱的环境更易于在贫穷
7、、不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发生和发展。造成环境脆弱的因子很多。在黄河中游地区,偏南的黄土高原存在十分剧烈的土壤侵蚀,偏北的鄂尔多斯高原有严重的风蚀沙化,全区煤炭、油田开采引起相当广泛的污染,以及地方性疾病的普遍性及严重性等,都与国内其他地区有所不同。我国科学工作者经过对黄土高原地区干旱、洪涝、洪水泛滥、水资源枯竭、森林过伐、草场退化、土壤盐碱化及次生盐渍化、地震、滑坡、泥石流、地下水降落漏斗以及农作物的病害、虫害和鼠害等的研究,把黄土高原地区分成若干环境脆弱程度不同的区域。例如,黄河中游地区有40多个面积大小不等的环境极脆弱区,这些地区又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自然环境本身极为脆弱,对各种自然变化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单元 水土流失 治理 黄土高原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