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评价技术规程.docx
《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评价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评价技术规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评价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XX自治区的区域内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耕地质量农业生态区域划分、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耕地质量评价和等级划分的方法和流程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XX自治区区域内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7296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GB/T30600.1高标准农田建设第一部分:通则GB/T30600.2高标准农田建设第
2、二部分:工程建设标准GB/T30600.3高标准农田建设第三部分:农田土壤质量提升GB/T33469耕地质量等级HJ1231土壤环境词汇NY/T309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1119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NY/T1120耕地质量验收技术规范NY/T1121.1土壤检测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NY/T1121.2土壤检测第2部分:土壤PH的测定NY/T1121.4土壤检测第4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NY/T1121.6土壤检测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NY/T1634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DB45/T506.1土壤结构测定方法第1部分:土壤大团聚体组成的测定3术语和
3、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高标准农田weIl-faciIitatedfarmland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基本农田耕地。来源:GB/T306002022,3.2,有修改3.2高标准农田建设weI-faciIitatedfarmlandconstruction来源:GB/T334692016,3.93.12土壤障碍因素soiIconstraintfactor土体中妨碍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对农产品产量和品质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来源:GB/T3346920
4、16,3.103.13土壤障碍层次soiIconstraintlayer在土壤剖面中出现的阻碍作物根系生长、影响土壤水分渗透的层次。来源:GB/T334692016,3.11,有修改3.14有效土层厚度effectivesoiIlayerthickness作物根系能够延伸从而吸收养分的母质层以上的土体总厚度;当有障碍层时,为障碍层以上的土层厚度。来源:GB/T334692016,3.14,有修改3.15耕层厚度ploughlayerthickness土壤经过水耕熟化过程形成的耕地表土层厚度。来源:GB/T334692016,3.15,有修改3.16土壤容重soiIbulkdensity自然状况
5、下,单位容积土壤(含土粒、孔隙)的烘干重量。来源:HJ12312022,3.1.1,有修改3.17水稳性大团聚体在土壤结构中,常温下浸水后不易分散,能够抵抗水分分散作用的直径大于0.25mm的团聚体。来源:DB45/T506.13.18质地构型soiItextureprofiIe土壤剖面中不同质地层次的垂直排列。来源:GB/T334692016,3.18,有修改3.19灌溉能力irrigationcapacity预期灌溉用水量在多年灌溉中能够得到满足的程度。来源:GB/T334692016,3.193.20排水能力drainagecapacity为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及时排除农田地表积水,有效
6、控制和降低地下水位的能力。来源:GB/T334692016,3.203.21农XX网化率farmlandshelterrate农田四周的林带保护面积与农田总面积之比。来源:GB/T334692016,3.215 .2土壤调查采样点区域污染源基本情况向土壤调查采样点所代表评价单元区域内的生态环境部门、农业农村部门、种植农户等调查污染源类型、污染形态、排放量等情况。5.3土壤调查采样点耕地质量调查内容调查土壤采样点所代表评价单元区域内的耕地基础信息、立地条件、剖面性状、耕层理化性状、土壤健康、土壤管理、土地利用现状、农田设施和农业生产情况等,具体内容见附录A。6 土壤样品采集土壤样品采集、处理和存
7、储方法按NY/T1121.1规定的方法执行。6.1 耕层混合土壤样品采集1. 1.1采样工具用不锈钢土钻、铁锹与木铲或竹铲配合。6. 1.2分样点布点方法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的各个耕地质量评价单元内,以已确定土壤调查采样点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确定多个分样点,每个混合土壤样品取5个以上分样点,每个分样点的采土部位、深度、数量要求一致。每个分样点的分布要尽量均匀,从总体上控制整个采样区。采样时应避开沟渠、林带、出展、路旁、微地形高低不平地段。一般长方形地块采用“S”形布点采样(设分样点1015个);在地形变化小、采样单元面积小的情况下,可采用梅花形布点取样(设分样点5个左右)。7. 1.3采样深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标准 农田 耕地 质量 评价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