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监管机构报告控制程序.docx
《向监管机构报告控制程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向监管机构报告控制程序.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向监管机构报告控制程序1目的通过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和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产品潜在的风险,保证产品更安全有效地使用;规范向有关的监管机构报告的内容。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产品销售后发现问题采取补救措施的控制过程,和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或备案的管理。3职责和权限3.1 总经理职责a)审核送交权威机构的文件和报告;b)审核事故或严重隐蔽性缺陷的纠正和预防措施;c)批准发布忠告性通知;3.2 不良事件监测员职责a)担任事故调查组组长,主持调查会议,组织并参与事故调查;b)负责审查调查报告,报总经理批准;c)针对调查报告提出的问题组织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d)检查事故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
2、;e)组织相关部门将不良事件的报告传递给相关监管机构;3.3 质检部职责a)质检部主管或其指定的一位部门代表参与事故调查;b)分析调查结果、起草调查报告;c)填写相关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记录表格;d)保存事故调查报告;e)负责起草忠告性通知并协调发布和实施。3.4 生产技术部a)生产技术部经理或其指定的一位部门代表参与事故调查;b)针对事故调查报告提出的有关硬件及生产方面的问题组织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3.5 采购部职责a)采购部经理或其指定的一位部门代表参与事故调查;b)针对事故调查报告提出的有关采购方面的问题组织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3.6 软件事业部职责a)软件事业部经理或其指定的一位部门代
3、表参与事故调查;b)针对事故调查报告提出的有关软件方面的问题组织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3.7 市场销售部职责a)售后服务人员或其指定的一位部门代表参与事故调查;b)收集因使用我公司产品而发生的所有可疑不良事件;c)负责忠告性通知的发布和实施;d)针对事故调查报告提出的有关售后服务等方面的问题组织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3.8市场销售部、总经理办公室、软/硬件事业部等部门在不良事件监测员的统一指导下,按分工实施忠告性发布的传达、宣传、解疑等工作。4工作程序4.1 术语定义4 .1.1忠告性通知公司的产品交付使用后,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对此向用户发布的公告、说明、补充文件称之为忠告性通知。5
4、.1.2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已上市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6 .1.3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是指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过程。7 .1.4医疗器械再评价医疗器械再评价是指对获准上市的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重新评价,并实施相应措施的过程。8 .1.5严重伤害严重伤害是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a)危及生命;b)导致机体功能的永久性伤害或者机体结构的永久性损伤;c)必须采取医疗措施才能避免上诉永久性伤害或损伤。9 .1.6群体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群体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同一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
5、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区域内发生,对一定数量人群的身体健康或者生命安全造成损害或者威胁的事件。10 1.7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是指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收集、报告、调查、分析、评价和控制的过程。11 1.8医疗器械重点监测医疗器械重点监测,是指为研究某一品种或者产品上市后风险情况、特征、严重程度、发生率等,主动开展的阶段性监测活动。12 1.9医疗器械再评价医疗器械再评价,是指对已注册或者备案、上市销售的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重新评价,并采取相应措施的过程。13 1.10召回召回指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按照规定的程序对其已上市销售的某一类别、型号或者批次的存在缺陷的医疗器械产品
6、,采取警示、检查、想修理、重新标签、修改并完善说明书、软件更新、替换、收回、销毁等方式进行处理的行为。4.2 不良事件的发现与收集按照抱怨处理控制程序,当售后服务部收到因使用我公司产品而发生的所有可疑不良事件,或公司内部有关部门发现产品可能存在导致严重后果的隐蔽性缺陷时,程序立即启动。发现问题的报告可来自于但不限于:顾客、经销商、权威管理机构,公司内部。4.3不良事件的调查与评价4.3.1不良事件监测员对收集到的不良事件应高度重视,按轻重缓急适时组织相关人员成立调查小组对(事件)进行分析、调查、评价,以确定是否为不良事件和是否需要报告。1.1.1 3.2不良事件监测员为组长,由硬件事业部(或指
7、定代表)、软件事业部经理(或指定代表)和售后服务部负责人(或指定代表)、质检部经理(或指定代表)为组员组成事故调查组,对事故或可能的隐蔽性缺陷进行调查和评价。在调查组组长认为必要时,可向总经理申请增加调查员。4.3.3 收到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后,调查组及时与报告单位或个人沟通,通过电话、信函及现场调查等方式,核实事件信息;4.3.4 通过现场调查、产品检测、顾客投诉回顾、上市前研究资料及文献的回顾性分析等有效方式,分析事件发生原因及与产品的关联性,评价同类产品的潜在风险。4.3.5医疗器械的再评价按照本程序4.7执行。4.4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4.4.1不良事件报告原则:报告医疗器械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监管 机构 报告 控制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