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凡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当,细菌毒性过强,机体抵抗力过弱或并发了乳突炎,以致持续流脓12个月以上者,都称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本病发病率较高,国内近年普查小学生千余名,发病率为O.5%4.3%,山东、河南、贵州省调查农民发病率为1.6%。英国调查小学生发病率为0.9%o罹患者多是青壮年,40岁以后很少发生。一、病因1 .急性期延误治疗和用药不当等。2 .乳突发育不良,病变发生后很难消散。3 .继发于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和肺炎等,中耳粘膜急性坏死,炎症侵及鼓窦乳突,尤其是继发于耐药性较大的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感染,治疗非常困难。4 .鼻、咽部慢性疾病和鼻窦炎、扁桃体炎及增殖体肥
2、大等,炎性分泌物易于进入咽鼓管内,而且病变妨碍了咽口引流。5 .慢性周身疾病如贫血、糖尿病、肺结核和肾炎等,机体抵抗力减弱。6 .患有过敏性疾病,如上呼吸道粘膜变态反应性水肿、渗出,累及咽鼓管和中耳。7 .上鼓室发生胆脂瘤、听骨坏死或鼓室外侧壁破坏。二、症状L流脓的性质和时间因病变轻重有所不同,轻者为粘脓性、间歇性,时好时坏;重者呈持续性,为黄稠脓液且有臭味。2 .急性发作中可有头痛、耳痛、头晕和发热,严重时可出现面瘫和脑膜炎等症状。3 .早期鼓膜为中央圆形或肾形穿孔,偶可见到松弛部及边缘部小穿孔,该区常由脓痂覆盖,很少流脓,如不仔细清除脓痂,甚易漏诊。三、治疗(一)局部治疗据国内慢性化脓中耳
3、炎脓培养,细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而且抗青霉素强的革兰阳性菌不断增多,用一般广谱抗生素口服或静注已难奏效,特别是中耳乳突粘膜下血管已瘢痕纤维化,局部血液内药物达不到有效浓度,相反却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故局部用药反较有利。可取脓培养做药敏,选用有效药物,常用制剂和用法基本同急性化脓中耳炎。但仅适用I或型慢性中耳炎。用药前一定要清除外耳道脓痂,患耳朝上侧卧,滴药后取排气置换法,推压耳屏,最好用吸引器抽引干净,然后推压药液迫使进入鼓室乳突腔内,有的长期流脓的I型中耳炎,经定期合理的治疗后,12个月内即能痊愈。否则,用药不当和不坚持每日定时滴药,难能达到治愈目的。(-)手术治疗1
4、 .慢性单纯性及骨疡性中耳炎(1)去除周围感染病灶影响鼻通气的鼻甲肥大、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应予手术切除和矫正,慢性鼻窦炎应进行根治,慢性扁桃体炎和增殖体肥大应予切除,尤其是小儿增殖体肥大和发炎,是中耳炎长期不愈的原因,切除后往往中耳炎也加速痊愈。(2)鼓室成形术为清除病变,重建听力,50年代WUIIStein及Z?1Iner曾创用鼓室成形术(TymPanoPIaSty),现已被后人广泛应用。2 .严重骨疡性和胆脂瘤中耳炎手术因患骨髓炎、肉芽及胆脂瘤等病变,应清除病变以达到干耳为主,在可能条件下再改善听力。有胆脂瘤者,必须彻底清除病变以预防发生颅内外并发症。现将几种代表性手术介绍如下:(D鼓
5、膜修补术中耳炎干耳12个月后进行。根据穿孔大小选择修补方法。(2)听骨链修复术慢性中耳炎听骨坏死很多,最常见的是砧骨长脚,术中应修复听骨链。如砧骨长脚坏死,可将砧骨体下拉与镣骨相接;如砧骨消失,应转移锤骨长突与镣骨连接,亦可做人工砧骨连接;如只有镜骨或足板,可做鸟听骨和小鼓室成形。近年曾有不少采用异体听骨及全听骨链移植成功者,但取材不便,难能普遍推广使用。(3)上鼓室鼓窦凿开术于局麻或全麻下进行。耳内切口,将外耳道上方皮片连同鼓膜后份翻向前下,暴露上鼓室外侧壁,用骨凿或电钻去除外侧壁,开放鼓窦入口,暴露所有骨质破坏和胆脂瘤病变。清除所有坏死粘膜、肉芽,清除坏死的部分听骨和胆脂瘤,剪去锤骨头,冲洗止血后,将外耳道皮片拉回压向鼓窦区,并可取颍筋膜或骨膜贴补于鼓膜穿孔之下,外用碘仿条填塞。此术亦称改良性乳突根治术。(4)鼓室切开术在保留外耳道后上壁和鼓室的基础上清除病灶,手术分为前后径路和联合径路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