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详解和文言文翻译6个注意事项.docx
《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详解和文言文翻译6个注意事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详解和文言文翻译6个注意事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详解修辞手法,近来在高考语用题中考得不算少,有时判断是哪一种修辞,有时考查修辞的构成及表达效果,有时还考查使用修辞及不使用修辞的表达有何不一样等等。特别是,古诗鉴赏中对艺术手法的鉴赏,也常有修辞的踪影。更遑论学生在作文中也可以适当借助修辞来使自己文章的语文更加生活些。可见,高考备考,确实该用点时间,好好复习一下修辞手法的相关内容。要备考修辞手法,先熟记修辞的名称。从广义的角度看,为了使语言更具有表达力而进行的所有的方法都该称之为修辞。不过,早些年高考有考试大纲,甚至有对考试大纲的进一步说明(称之为考试说明),里面非常明确规定,高考的修辞手法,主要考查九种,分别是:比喻、比拟、
2、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夸张、对偶和借代。现在虽然没有大纲,但我们也可以以此为准进行备考。为了方便记忆,不妨用点特殊的方法,如用一个能押韵的句子来表示,三比二问反复考;夸对借代少不了。这里要注意的是,三比中,并不包括“对比,二问中,也不包括疑问(疑问不是修辞手法)。Ol比喻比喻的概念: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一种事物。比喻的表达效果:(1)对事物特征进行生动的描绘或渲染;(2)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形象说明。这里其实有两个方向,在描述性语段中,比喻主要是对描写对象进行修饰,使之更形象,更生动,特点更鲜明;而在议论性语段中,使用比喻,则可以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
3、,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比喻的一般分类: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用两个或以上的比喻共同说明同一本体,如朱自清的春中写春雨:“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使用比喻应该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3)所使用的喻体要常见、易懂,比喻要贴切,还要注意思想感情的倾向性正确。难以区分的比喻句暗喻与借喻。能进入高考中的比喻,当不至于停留在“像一样”的形式,肯定有一定的迷惑性,所以,暗喻与借喻,就成了比喻进入高考试题的不二法门。暗喻的几种形式:(I)本体和喻体并列。如: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4、就像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一样);(2)本体和喻体修饰。如:这里是花的海洋;(3)本体和喻体注释。如:我爱北京一一祖国的心脏;(4)本体和喻体复指。如:让我们对土地倾注更强烈的感情吧!因为大地母亲的镣铐解除了。适当掌握暗喻的这几种形式,有助于大家准确判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的题型。借喻与借代。两者确实难以区分,网上还有许贴子甚至文字一直在讨论“圆规愤愤地转身”(鲁迅故乡)中的“圆规”究竟是借代还是借喻的问题。我们不妨这样区分:(1)它们的构成基础不同:“借代”着重于事物间的相关性;“借喻”着重于事物间的相似性。“圆规”,是指杨二嫂“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注重的是相似性:长而瘦。
5、杨二嫂肯定与圆规没有什么关联性。所以,当是借喻。(2)作用不同:借代重在“代”,代而不喻;借喻重在“喻”,喻中有代。3)或者可以简而化之,我们记住:借喻加上比喻词,可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比喻的构成与效果:(1)构成(三个内容):本体、喻体与比喻词(2)效果(三个方向):内容上:描绘了对象的特点或阐释了道理;艺术上:形象生动或化抽象为形象表达感情上:表达什么观点或感情。例:【2020年新高考卷】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
6、。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参考答案: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固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02比拟比拟的概念: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从概念看,比拟分两种情况,一是“拟人”;直接赋予物以人的属性;二是“拟物”,又包含两种情况,把人拟成物或把此物拟成彼物。如: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火山发出一声咆哮。句是把人拟成潮水;句可以看成是拟人,把火山拟成咆哮的人,也可以看成是拟物,把火山拟成咆哮的动物。比拟的表达效果:一是启发想像,更生动、更活泼;
7、二是便于写出对象的某特征;三是易于抒情。当然,这些效果的套话肯定不能直接形成答案,而应该放在具体的文本中,就事论事。特别注意:常见的修辞手法十几种,我们无法把每一种修辞的效果一一记在心里,说实话,即使能把每一种修辞的表达效果背得滚瓜烂熟,但做题时依然觉得漏洞百出。所以,我们应该从宏观上把握,大致了解修辞表情达意上的共性的东西。可以说,几乎所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都可以从三个角度思考,一是修辞对描写或抒情对象的作用,如写出对象的某一特征,二是修辞本身具有一些特点,如生动形象,三是语言上的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如音韵、节奏等。比喻(借物喻人)和拟人的区别:(I)比喻,事物相似,借一事物说明另一事物;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用 修辞手法 详解 文言文 翻译 注意事项
![提示](https://www.yzwku.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