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插秧歌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
《2 插秧歌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 插秧歌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插秧歌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6. 2插秧歌一、单选题1 .下列诗句断句有误的一项是()A.采采/米苜,薄言/采之B.田夫/抛秧/田妇/接C.雨从/头上湿/到胛D,低头/折腰/只/不答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东周初年至春秋末期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8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时期,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辕固)、鲁(申培)、韩(韩婴)、毛(毛莅)四家。C.“诗经六义”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D.杨万里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
2、“诚斋先生二9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笠是兜壑蓑是甲兜鳌:铠甲B.雨从头上湿到胛胛:肩膀C.唤渠朝餐歇半霎渠:他D.秧根未牢静未匝甘:移栽、种植10 下列对插秧歌一诗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抛”“接”“拔”“插”四个动词描绘出全家插秧时忙碌混乱的场景。B.“雨从头上湿到胛”写出了雨势之猛,表现出农人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插秧不辍的艰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C.本诗的颈联前一句点出农夫起早出工,直到现在还水米未沾,说明农事已紧张到极点,后一句写农夫对农妇的呼唤置若罔闻,表现了农夫抢抓农时、忘我劳动的心理。D,插秧歌似是率口而出,却又不失耐人寻味的新鲜之意和活泼之趣
3、。11 下列关于两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米苜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此诗采用赋的方式,直叙其事,通过妇女们采野菜的过程,描绘了一幅其乐融融的劳动画面。B.米苜全诗通过“采”“有”“掇”“捋”“秸”“撷”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在重章复沓中展现出劳动妇女从采摘到收获的全过程以及愉悦欢快的心情。C.插秧歌的三四句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以“兜鳌”和“甲”借代,暗示抢插秧苗无异于一场战斗。D.插秧歌的五六句写劳作的忘我程度,家人送饭让歇一会儿却无人答话,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如此写出抢插秧苗的紧张程度。二、默写1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采采米苜,薄言掇之。采采米苜,O(2)采
4、采茉莒,o采采米莒,薄言襁之。(3)插秧歌着力写雨中抢插稻秧,开篇便写“插秧”的忙碌情景:,O(4)插秧歌中“,”两句点明是在雨中插秧,从句中不难领会雨之密、之急、之大,否则,不至于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三、问答题13 ,插秧歌是怎样描绘江南农家紧张忙碌而又秩序井然的插秧情景的?14 对比阅读耒首插秧歌,思考体会:两首诗都是描写劳动场景的,在内容和语言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根据你对两首诗的理解,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鳌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蔚未匝,照管鹅儿与雏
5、鸭。15 作者在首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用的非常精彩,作者为什么要连用这四个动词,请尝试赏析。16 .下面对诗歌插秧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的一、二句以极其通俗生动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抛”“接”“拔”“插”四个动词用语直白却极为传神,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场景。B.本诗的三、四句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以“兜鳌”和“甲”借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于一场战斗。C.本诗的五、六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中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样,都表现了农民抢抓农时忘我劳动的心理。D.本诗的七、八句是农夫岔开农妇呼唤的答话,极富生活的气息,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勾勒
6、出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农人形象。17 .插秧歌是怎样描绘江南农家紧张忙碌而又秩序井然的插秧情景的?18 .这首插秧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19 .插秧歌中运用了大量的动词,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20 .这首插秧歌似是率口而出,却又不失耐人寻味的新鲜之意和活泼之趣,请任选一联简析诗人是怎样表现新鲜之意和活泼之趣的。五、写作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首插秧歌,既写出了农民插秧时的生动情景,又蕴含了深刻质朴的人生道理。诗中的“六根”既指秧苗的根,也
7、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知觉。插秧时,要把其根洗干净,秧苗才更易成活,而且插秧是边插边退才能完成的工作。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诗歌断句的能力。C.正确断句为:雨从/头上/湿到/胛。故答案为:Co【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诗歌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2 .【答案】A【解析】【分析】A.“自东周”的说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插秧歌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秧歌 同步 练习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