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XXXX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根据XX省教育厅关于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指导意见(X教基发(20XX)5号)、XX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X教办字(20XX)1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通知(X教办字20XX)7号)、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办字202X122号)等有关文件精神和我市教育局关于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和评价原则为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按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我认识、自
2、我教育、自主发展,发现学生优势,促进成长进步;引导教师把握学生成长规律,树立全面质量观,采用科学、多样、多元方法评价学生,形成实施素质教育长效机制;引导学校尊重教育教学规律,为高一级学校按照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培养优秀合格人才;引导家庭与社会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建立素质教育实施的良好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坚持既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又突出学生个性特长的原则,坚持谁了解谁评价,多主体评价的原则;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二、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成员构成和职责(一)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委
3、员会成员构成(不少于13人)主任:校长副主任:初中部业务校长成员:学校科室负责人,班主任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委会代表,社会人士评价工作委员会职责:(1)根据X教办字20XX7号、X政办字202X122号意见,制定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与具体程序。(2)认定班级评定工作小组成员,指导班级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3)对班级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公示、认定。(4)受理学生和家长的咨询和投诉。解决评价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等,学校在接到投诉后5个工作日内向学生或家长答复。(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监察小组(不少于13人)组长:初中部业务校长副组长:学生部主任课程部主任科研部主任成员:家委会代表(3人)学
4、生代表(6人)监察小组职责:(1)监控评定过程,接受咨询,保证评定工作透明、公正和规范。(2)在评价过程中接受投诉与举报,并对评价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理。(三)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成员构成(不少于9人)组长:班主任成员:教师代表2,学生代表3,家委会代表3(参与评价过程监督但不参与评价)职责:培训和指导学生做好成长记录,组织开展年级和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整理汇总评价数据,组织交流展示标志性成果,解答学生和家长的咨询等。三、评价内容及流程本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评价内容包括五大维度: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学校综合素质评价每学期进行两次,依据评价原则和标准,将五个维度
5、根据实际情况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价结果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确认单的方式告知家长签字,让家长知晓。针对学生表现,做到有的放矢,切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一)纪实性评价思想品德依据学生日常的思想品德和具体的行为表现,围绕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学业水平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围绕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修习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学科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身心健康依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围绕学生养成养成青春期自尊、自爱、自立、自信的独立人格;正确的学习观念、改
6、善学习的方法;面对学习的心态、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和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意识、社会责任感,应对挫折的能力;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进行评价。艺术素养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围绕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能力。重点是学生对艺术课程的修习,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艺术素养和兴趣特长进行评价。社会实践依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围绕学生亲历社会实践和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参与学校和社区服务,独立的生活习惯,对自我、学校、社区负责任的态度和社会公德意识;关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现象
7、,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解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形成基本的研究报告等进行评价。评价方式评价方式为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评价采取纪实性评价的形式,根据不同评价内容选择相应的评价主体,撰写不同的评价报告,评价在学期末进行。教师评价由育人导师负责进行写实评价,所有评价报告存入学生成长记录册。(二)定量评价日常行为(15分)(1)评价支撑及评价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各班班规(2)评价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在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维度评价之外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主要评价学生的就餐、课间打闹、午晚休、两操等纪律以及品德素养、仪容仪表、卫生内务整理等方面,评价可参照各班班规来执行
8、评价。评价方式、方法:采用客观评价的办法来进行评价。以级部检查通报结果和班级日志记录情况,由班级评价小组成员对班里每个学生的两者成绩进行汇总,根据得分情况进行排序:A等50%,B等40%,C、D等共10%,D等级严格控制。A等赋分15分,B等赋分10分,C等赋分5分,D等赋分1分。(4)评价人:学校督察员、级部督导员、班级评价小组成员、班主任。学业水平(20分)(1)课程活动及支撑评价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XX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2)评价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各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国家
9、课程的掌握情况和学业水平成绩、校本课程内容和学习成绩,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成果等,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学科学习情况。(3)评价方式及方法主观评价(5分):各科教师和学生小组根据评价量表依据学生自评报告和课堂观察量表从学生课堂表现、参加学习活动等方面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A等占50%,B等占40%,C、D等共占10%,D等级严格控制。A等赋分5分,B等赋分3分,C等赋分2分,D等赋分1分。客观评价(15分):以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等文化科检测成绩进行评价,由级部根据学期检测总成绩划分等级。语文、数学、英语分别划分为八个等级,由高到低
10、分别为A+、A、B+、B、C+、C、D、E,各等级分别占学生人数的5%、10%,15%、20%、20%、15%,10%.5%(由高到低按累计比例划分,下同),根据检测等级按A+等15分、A等13分、B+等11分、B等9分、C等7分、C等5分、D等3分、E等1分计分。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等科目分别划分为五个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A、B、C、D、E,各等级分别占学生人数的15%、20%、30%、20%、15%,根据检测等级按A等13分、B等9分、C等5分、D等3分、E等1分计分。学业成绩学期客观评价得分二(期中各科等级总分*40%+期末考试等级总分*60%)/考试科目数(4)评价
11、人:各科任课教师身心健康(15分)(1)课程活动及支撑评价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与健康国家课程标准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2)评价内容:主要考察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及心理素质等。重点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完成情况,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3)评价方式及方法:主观评价(5分):由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和同伴互评小组根据评价量表从日常体育锻炼、日常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价。客观评价(10分):由体育教师根据a能按时参加两操和体育课(3分)b参加校级及以上的体育活动次数达到6次,记满分2分。C
12、体育与健康测试成绩(A等5分,B等4分,C等3分,D等1分)进行统计计分。(4)评价人:体育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和同伴小组成员艺术素养(15分)(1)课程活动及支撑评价依据:音乐、美术科的国家课程标准及学生艺术素质成长记录册(2)评价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能力。重点是学生对艺术课程的修习,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艺术素养和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3)评价方式及方法主观评价(5分):由音乐、美术教师和同伴互评小组根据评价量表从日常学习情况和素养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客观评价(10分):由音乐、美术教师根据a能按时参加美术、
13、音乐课(3分)b参加校级及以上的音乐、美术活动次数达到6次,记满分(2分)C音乐、美术测试成绩(取音乐、美术的平均成绩A等5分,B等3分,C等1分)进行统计计分。(4)评价人:音乐、美术学科教师和同伴小组成员。社会实践(20分)(1)课程活动及支撑评价依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评价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动手操作、体验经历等情况。重点是基于学生对社会实践课程的学习,学生参加社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3)评价方式及方法主观评价(5分)积极参加学校团队活动,亲历社会实践,具有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参与学校和社区服务,独立的生活习惯,对自我、学校
14、、社区负责任的态度和社会公德意识。关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现象,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解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形成基本符合规范的研究报告。运用一定的操作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参与设计、制作创意作品、发展实践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实践,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客观评价(15分)a考察探究(2分)符合以下关键因素: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研究报告;交流、评价研究成果;反思和改进,且每学期完成研究报告1次。b社会服务(3分)符合以下关键因素:明确服务对象与需要制定服务活动计划;开展服务行动;反思服务经历;分享活动经验;且每学期参与社会服务达2次c设计制作(6分)符合以下
15、关键因素:创意设计;选择材料和工具;动手制作;展示交流物品或作品,反思与改进;且信息技术考试合格得4分;每学期劳技工制作1次,得2分。d团队及其他活动(4分)符合以下关键因素:按时按量完成相关活动;总结、反思和交流经历过程;且每学期参与学校组织的团队活动以及其他活动达2次,得4分。(4)评价人:班主任和同伴小组成员标志性成果(15分)评价依据能够反应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状况的各项标志性成果获奖证书,主要包括各类综合荣誉和各类活动的各项实证性材料。具体为以下内容:1.“综合荣誉”是指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习惯养成标兵、优秀团员等。2.活动类型是指:科技活动类(包括电脑制作、机器人大赛、科技创新、发明创造等)。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电脑制作与机器人大赛、科技创新大赛等的获奖成果。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类。参加社区服务活动的优秀组织者及在社区岗位的成果。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及在综合实践基地集中学习的成果;开展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成果,包括过程记录和研究报告。文学创作类。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及作品,即在校报校刊或教育行政部门、学术团体编印的正规书刊发表的文章,在公开出版的报刊和书籍上发表的文学作品等,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征文比赛获奖文章。艺术表演类。包括唱歌、舞蹈、器乐及相声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