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进诗话.docx
《吕进诗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吕进诗话.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吕进诗话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苏东坡说: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这话讲得好。没有超凡脱俗的构思,在同一题材上,诗就会撞车。据说,古代一位皇帝召见天下画师,面试他们的才能。深山有古寺,这就是皇帝出的考题。作品交卷了,大多是雷同的平庸之作:或是山峰上立着庙宇,古刹大钟;或是山腰间隐着古寺,云缠雾绕。总之,画师们往往直接落墨于“深山与古寺”,不能独辟蹊径。夺魁之作是这样一幅画:画面上只有一个正提着水桶在溪边汲水的和尚,他的背后是入云的高山。这样,深山有古寺这一立意便被不落窠臼地表现出来了。这幅画的成功秘密正在于它的构思。对于诗,构思举足轻重。陆放翁说:“诗无杰思知才尽。”激动人心的情能否变为一首激
2、动人心的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构思。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阐释苏东坡这联诗时说,诗人不能局限在事物外貌,而是要寻找不同的角度和恻面,寻找不同凡响的构思,他说:其妙处总在旁见恻出,吸取题神;不是此诗,恰是此诗.”新诗两大“散文化”病征诗可以有散文美,即口语的美,但是断不能散文化。诗和散文界限不清,诗就不存在了。当下诗坛“散文化浪潮”来势汹汹,和读者拉开越耒越大的距离,产生了两大“散文化病症。第一个病症是诗淹没在叙事里。诗的旨趣不是叙述生活,而在歌唱生活。所以诗倾吐的是心灵的波涛,虽然落果点往往在引起这一波涛的具体事象。从审美视点来说,散文的视点是外视点,是偏于绘画的视点。外视点文学具有人物化、情节化
3、的倾向,作家把他劝外部世界的感知,在作品里还原为外部世界。因此,小说、戏剧、散文所讲的故事不是实有之人,却是应有之人;不是实有之事,却是应有之事O红楼梦的贾宝玉、林黛玉虽然只是作家的虚构人物,却使读者相信他和她的真实存在,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满纸荒唐言”中去体会“一把辛酸泪二散文作家往往采用不在场的叙事策略,回避直说,对外部世界的审美判断淹没在他所创造的审美世界中.淹没得越深越好。相反,诗是内视点文学,是偏于音乐的视点。文善醒,诗善醉。诗遵从的是心灵化的体验方式、心灵化的审美选择与艺术思维。诗人的创作状态是肉眼闭而心眼开”,得于心而忘于形。诗总是尽量去掉客观性,尽量增加主观性;诗总是尽量去掉
4、可述性,尽量增加可感性。诗人的体脸不是淹没在叙述里,而是把外部的客观世界吸收到、融化到主观的内心世界,让它分解起来、提升起来、净化起来,然后直接说出来。诗不是观,而是观感;诗不是情,而是情感。“感”就是诗人的审美体验,这就是诗的直接内容。笫二个病症是“废韵”。其实,中国诗歌史上出现过几次废韵1运动,散后证明都行不通。无韵不成中国诗。新诗也许可以有少量无韵诗,但是广泛地“废韵”在中国读者这里是没有前途的。任何一种语言写成的诗,其音乐美都受制于这L语言的语音体系。世界上没有两种独立的语言具有完全相同的语音结构,因此,对于每一种语言的诗歌,它的音乐性都是不可能完全重复的。换言之,较之诗的内瘫,诗的音
5、乐性具有更强的民族性。中国新诗来自欧美诗敢,但是汉语的语音体系和欧美语言完全不一样。欧美语言有重音,因此欧美语言写的诗,是力的节奏,看重“声”(轻重、长短),弥尔顿的失乐园、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名篇都是有声无音1的无韵诗。汉语没有重音,汉语诗的节奏是时的节奏,看重音(音韵及韵式)。韵,是诗在特定位置上(行尾、行内、行头)的相应焚现的音素。它不但使诗歌具有难言的音乐之美,而且使诗歌易于被读者记忆。不懂音韵的人在中国很难被读者承认是诗人。新诗对目前时髦的“废韵”风潮一定要慎重。读读倡导散文类”的诗人艾青的中后期作品就可以发现,艾青的中后期诗歌基本是半格律体了,一些年轻人的博士论文正是研究艾青这个变
6、化的。艾青在1980年新版的诗论里加上了一句话,自由诗要1加上明显的节奏和大体相近的脚韵,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我认为,这是艾青诗学思想的发展与完善。自由诗急需提升自由诗急需提升。自由体诗人也要有形式感。严格地说,没有形式感的人是根本不能称为诗人的。自由诗是舶来品,它的冠名并不科学。并没有自由散文、自由小说、自由戏剧,何况以形式为基础的诗呢?凡艺术都没有无限的自由,束缚给艺术制造困难,也正因为这样,才给艺术带来机会。艺术的魅力正在于局限中的无限,艺术家的才华正在于克服束缚而创造自由。当自由诗被诠释为随意涂鸦的诗体的时候,它也就在“自由中失去了诗工中国新诗和古诗,同为中国诗歌,当然就有血脓相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