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脉络膜黑色素瘤诊疗技术.docx
《眼科脉络膜黑色素瘤诊疗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科脉络膜黑色素瘤诊疗技术.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眼科脉络膜黑色素瘤诊疗技术(一)概述脉络膜黑色素瘤是成人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在我国仅次于视网膜母细胞瘤,为第二位眼内恶性肿瘤。根据其在眼底的生长形态,可分为结节型和弥漫型。(二)临床表现(1)肿瘤位于黄斑区时,早期会有视物变形、小视或大视、色觉改变、相对性或绝对性视野缺损等表现。(2)肿瘤位于眼底周边部时可无自觉症状。(3)晚期可有眼压高、眼红、眼胀、头痛,甚至恶心、呕吐、眼痛及眼球突出等表现。(4)眼底所见1)结节型:多见,为高低不平的局限隆起,表面有黄白色玻璃膜疣及棕色色素颗粒。肿瘤生长顶端突破玻璃膜后,迅速向视网膜下增大,形成蘑菇状形态。视网膜呈现无孔性波浪状实体性脱离。2)晚期因肿瘤高
2、度坏死,瘤体血管或瘤体表面视网膜血管破裂而致玻璃体内大量出血。瘤细胞种植到虹膜和前房角,可发生继发性青光眼。虹膜有新生血管形成,导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时并发眼内炎、全眼球炎和并发性白内障。3)临床上结节型脉络膜黑色素瘤小于7mmX7mm义2mm者为较小的肿瘤,大于(710)mm(1015)mm(35)mm者为中等大小的肿瘤,大于15mm15mm3mm者为大肿瘤。4)弥漫型:少见,沿脉络膜平面发展,使脉络膜普遍增厚。眼底表现类似转移性脉络膜肿瘤,或为橘红色、稍发暗的广泛的浆液性视网膜脱离。(5)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1)造影早期,肿瘤部位为无荧光背景上出现斑驳状荧光。如果肿瘤表面视网膜有破坏,则出
3、现迂曲回旋的异常血管形态,荧光素迅即渗漏,融合成片。2)动静脉期,一些肿瘤血管与视网膜血管同时显示荧光,呈双循环现象。随荧光造影时间延长,出现更强的荧光点。在肿瘤边缘可见视网膜血管扩张。肿瘤全部呈现高、低荧光混杂的斑驳状态。3)造影晚期,肿瘤部位表现为较弥漫性荧光,其外围有高荧光晕或弧。(6)视野检查:有与肿瘤部位相对应的视野缺损。(7)超声扫描:可显示:蘑菇状或圆顶状。低到中等的内反射。内部结构较规则。有血液循环。(8)磁共振(MR1):能较好地显示肿瘤与视网膜下的积液。T;WI显示肿瘤为中或高信号;T2WI像上显示肿瘤为低信号,视网膜下的积液为高信号。即使黑色素瘤很少,仅ICm厚度,MRl
4、便可显示。无色素性脉络膜黑色素瘤缺乏此特征。(三)诊断(1)根据症状和眼底改变,可以诊断。(2)巩膜后透照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超声扫描、CT和MRl检查,有助于确诊。(四)鉴别诊断1.脉络膜痣表现为圆形、扁平、石灰色、边界清楚的病变,表面光滑,隆起W2mm,无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无荧光素渗漏。2 .脉络膜血管瘤为橘红色圆形隆起肿物,表面可有色素沉着,伴有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后照法检查肿物透红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早期出现不规则的脉络膜血管形态,荧光素迅速渗漏并融合扩大,持续至晚期。3 .脉络膜转移癌表现为结节状、边界不整齐、灰黄或黄白色的浸润性肿物,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不显
5、著。如患者有癌病史更可助诊断。4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黄斑区有浆液性和(或)出血性视网膜神经上皮盘状脱离。重者视网膜下血肿,病变处周围有出血、硬性渗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可见脉络膜新生血管膜,荧光素渗漏,出血处遮挡荧光。5 .脉络膜出血眼底检查时在后极部可见视网膜下有大片圆形或卵圆形、暗红色、稍隆起的出血。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与出血相似大小和形态的荧光遮挡区域。(五)治疗1 .定期观察如果初诊患者的肿瘤较小或中等大小并生长缓慢者,应每34个月定期随访。如无变化,每6个月复查一次。以后如病情无变化,可改为每6个月1年随访。2 .光凝治疗适应证为:肿瘤高度V5D,范围W30。肿瘤表面无视网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眼科 脉络 黑色素瘤 诊疗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