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围术期心电图监测技术.docx
《麻醉学围术期心电图监测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醉学围术期心电图监测技术.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麻醉学围术期心电图监测技术心电图监测可监测麻醉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现象,以便及时有效地采取处理措施,防止严重事件的发生。麻醉期间常用的导联有标准II导联和胸导联V5o标准II导联因为易见P波,便于发现心律失常,也可发现下壁缺血。V5导联用来监测心肌缺血,因为大部分左室心肌多在V5导联下。五导联系统用于监测术中发生心肌缺血风险较大的患者,同时监测11导联和V5导联,这种组合发现术中心肌缺血的敏感度可达80%96%,而单独进行V5导联监测,概率只有75%80%,单独进行11导联监测,概率只有18%33%。在胸前区不能放置电极时,可用改良心前区导联(CM导联)。CM导联为双极导联,如
2、用3只电极的标准肢导连线,可将正极分别移至V导联,负极放在胸骨上缘或锁骨附近,第三个电极为无关电极,置于正极对侧躯干或臀部的侧面。实际应用时,如按下I导联键钮,可把左上肢电极(LF)放在V5处,右上肢电极(RA)移至胸骨上缘或右锁骨附近,即为CM导联。其他CM导联可根据同样的方法,变动电极位置。CM导联在手术中应用不影响胸腹手术切口消毒,具有许多优点。CM常用于识别心律失常,如CM5、CM6是监测左心室壁心肌缺血的最好导联。一、正常心电图正常心电图包括P波、P-R间期、QRS波群、ST段、T波、Q-T间期和U波等。P波:为心房除极波,时间一般0.11秒。P-R间期:从P波的起点到QRS波群起点
3、,代表心房开始除极到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成年人的P-R间期为0.12-0.20秒,其长短与心率有关,心率快则P-R间期短。对于老年人及在心动过缓的情况下,P-R间期可略延长,但不超过0.22秒。QRS波群:心室完全除极的过程,时间为0.060.1秒。ST段:自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正常ST段为等电位线,可有轻度向上或向下偏移,但一般下移不超过0.05mV,抬高在VI、V2不超过0.3mV,V6不超过0.5mV,其他导联不超过0.ImVoT波:心室复极波,通常在ST段后出现的钝圆且占时较长的波。QT间期:心室除极和复极过程所需时间,正常为0.320.44秒。U波:T波之后0.02-0.045
4、秒出现的振幅很小的波,与T波方向一致。二、注意事项(1)使用ECG监测仪前应详细阅读说明书,熟悉操作方法。一般应先插上电源,开机预热,贴好电极,接上电源导线,调整图像对比度及明暗,使显示和记录清晰,每次有心跳声音发出,可适当调节音响,然后设置HR报警上下限。患者在治疗前或进入重症监测治疗病房时,做一次ECG记录,供对照和保存。(2)造成ECG伪差的原因:肌颤可引起细小而不规则的波动,可被误认为房颤。麻醉期间,患者发生局麻药毒性或输液反应时,也可发生肌颤,致使观察和记录困难。但较好的ECG监测仪均有防止因肌颤产生杂波的功能,能获得清晰的图像。呃逆或呼吸使横膈运动增加,可造成基线不稳,同时影响QR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麻醉 学围术期 心电图 监测 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