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常规.docx
《医院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常规.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医院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常规一、概述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综合征。心力衰竭通常伴有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的充血,故又称之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分为无症状和有症状两个阶段,无症状阶段是有心室功能障碍的客观指标如射血分数降低,但无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如果不积极治疗,将会发展成有症状心功能不全。【临床类型】1 .发展速度分类按其发展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以慢性居多。急性心力衰竭常因急性的严重心肌损害或突然心脏负荷加重,使心排血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甚至丧失排血功能。临床以急性左侧心力衰竭为常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慢性心力衰竭病程中常有代偿性心脏扩大、心肌
2、肥厚和其他代偿机制参与的缓慢的发展过程。2 .发生部位分类按其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左侧心力衰竭临床上较常见,是指左心室代偿功能不全而发生的,以肺循环瘀血为特征的心力衰竭。右侧心力衰竭是以体循环瘀血为主要特征的心力衰竭,临床上多见于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全心衰竭常是左侧心力衰竭使肺动脉压力增高,加重右心负荷,长此以往,右心功能下降、衰竭,即表现出全心功能衰竭症状。3.功能障碍分类按有无舒缩功能障碍又可分为收缩性和舒张性心力衰竭。收缩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表现。
3、舒张性心力衰竭见于心肌收缩力没有明显降低,可使心排血量正常维持,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以致左心室充盈压增高,使肺静脉回流受阻,而导致肺循环瘀血。【心力衰竭分期】心力衰竭的分期可以从临床上判断心力衰竭的不同时期,从预防着手,在疾病源头上给予干预,减少和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减少心力衰竭的发展和死亡。心力衰竭分期分为四期。A期:心力衰竭高危期,无器质性心脏或心力衰竭症状,如病人有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心绞痛,服用心肌毒性药物等,均可发展为心力衰竭的高危因素。B期:有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脏扩大、心肌肥厚、射血分数降低,但无心力衰竭症状。C期:有器质性心脏,病程中有过心力衰竭的症状。D期:需要特殊干预治疗的难治性心
4、力衰竭。心力衰竭的分期在病程中是不能逆转的,只能停留在某一期或向前发展,只有在A期对高危因素进行有效治疗,才能减少发生心力衰竭,在B期进行有效干预,可以延缓发展到有临床症状的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1.根据病人主观症状和活动能力,心功能分为四级。I级:病人表现为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出现疲乏、心悸、心绞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11级:病人表现为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日常活动可引起气急、心悸、心绞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In级:病人表现为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稍事活动可有气急、心悸等症状,有脏器轻度瘀血体征。IV级:病人表现为体力活动重度受限制,休息状态也有气急、心悸等症状,体力活
5、动后加重,有脏器重度瘀血体征。此分级方法多年来在临床应用,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仅凭病人主观感觉,常有病人症状与客观检查有差距,病人个体之间差异比较大。2 .根据客观评价指标,心功能分为A、B、C、D级。A级:无心血管疾病的客观依据。B级:有轻度心血管疾病的客观依据。C级:有中度心血管疾病的客观依据。D级:有重度心血管疾病的客观依据。此分级方法对于轻、中、重度的标准没有具体的规定,需要临床医师主观判断。但结合第一个根据病人主观症状和活动能力进行分级的方案,是能弥补第一分级方案的主观症状与客观指标分离情况的。如病人心脏超声检查提示轻度主动脉瓣狭窄,但没有体力活动受限制的情况,联合分级定为I级Bo
6、又如病人体力活动时有心悸、气急症状,但休息症状缓解,心脏超声检查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35%,联合分级定为11级C。3 .6min步行试验:要求病人6min之内在平直走廊尽可能的快走,测定其所步行的距离,若6min步行距离V15Onb表明为重度心功能不全,150425m为中度,426550m为轻度心功能不全。此试验简单易行、安全、方便,用于评定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运动耐力,评价心脏储备能力,也常用于评价心力衰竭治疗的效果。二、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是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特定的症状是呼吸困难和乏力,特定的体征是水肿,这些情况可造
7、成器官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主要表现为心脏收缩功能障碍的主要指标是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一般40%;而心脏舒张功能障碍的病人左心室射血分数相对正常,通常心脏无明显扩大,但有心室充盈指标受损。我国引起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心脏病的构成比与过去有所不同,过去我国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主,近10年来其所占比例趋于下降,而冠心病、高血压的所占比例明显上升。【病因及发病机制】1 .病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心瓣膜、心包或冠状动脉、大血管的结构损害,导致心脏容量负荷或压力负荷过重均可造成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和扩张性心肌病是主要的病因;心肌炎、肾炎、先天性心脏病是较常见的病因;而心包疾病、贫血、甲状腺功
8、能亢进与减退症、脚气病、心房黏液瘤、动脉一静脉疹、心脏肿瘤和结缔组织病、高原病及少见的内分泌病等,是比较少见易被忽视的病因。2 .诱因(1)感染:感染是最主要的诱因,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其次是风湿热,在幼儿患者中风湿热则占首位。女性病人泌尿系统感染的诱发亦常见,感染性心内膜炎、全身感染均是诱发因素。(2)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心律失常,如房颤等。(3)生理、心理压力过大:如劳累过度、情绪激动、精神紧张。(4)血容量增加:液体摄入过多过快、高钠饮食。(5)妊娠与分娩。(6)其他:大量失血、贫血;各种原因引起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某些药物应用不当等。3 .发病机制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是很复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院 心力衰竭 患者 护理 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