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围术期体温、肌张力和麻醉深度监测技术.docx
《麻醉学围术期体温、肌张力和麻醉深度监测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醉学围术期体温、肌张力和麻醉深度监测技术.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麻醉学围术期体温、肌张力和麻醉深度监测技术一、体温监测人体通过体温调节系统维持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使中心体温维持在(3704)oCo麻醉手术过程中,患者的体温变化除与其疾病本身相关外,还受到手术室内温度、手术术野和体腔长时间大面积暴露、静脉输血或输注大量低温液体、体腔内冲洗等因素影响。此外全身麻醉药物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使机体随环境温度变化调节体温的能力降低,一些麻醉期间常用药物(如阿托品)也可影响机体体温调节,导致体温升高。因此体温监测是麻醉期间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危重患者、小儿和老年患者尤为重要。(一)测量部位麻醉期间常见的中心体温监测部位是鼻咽部、鼓膜、食管、直肠、膀胱、
2、肺动脉等,前两者反映大脑温度,后四者反映内脏温度。人体各部位的温度并不一致。直肠温度比口腔温度高O.5L0,口腔温度比腋窝温度高O.51.OoCo体表各部位的皮肤温度差别也很大。当环境温度为23。C时,足部温度为27,手为30,躯干为32,头部为33o中心温度比较稳定。由于测量部位不同,体温有较大的变化。在长时间手术、遇危重及特殊患者时,体温变化更大。因此,根据患者需要围术期可选择不同部位连续监测体温。(二)体温降低和升高1 .围术期低温体温低于36。C称体温过低。当体温在3436。C时为轻度低温,低于34。C为中度低温。麻醉期间体温下降可分为三个时相。第一时相发生早且体温下降快,通常发生在全
3、身麻醉诱导后40分钟内,中心体温下降近HC。第二时相是之后的23小时,每小时丢失0.5L(C0第三时相是患者体温与环境温度达到平衡状态时的相对稳定阶段。常见围术期低温的原因如下:术前体温丢失,手术区皮肤用冷消毒,及裸露皮肤的面积大、时间长;室温过低,21。C时;麻醉影响:吸入麻醉药和肌肉松弛药;患者产热不足;老年、新生儿和小儿;术中输冷库血和补晶体液;术后热量丢失,运送至病房时保暖欠佳。2 .围术期体温升高手术室温度及湿度过高。手术时无菌巾覆盖过多。麻醉影响:阿托品抑制汗液分泌,影响蒸发散热。麻醉浅时,肌肉活动增加,产热增加,C02潴留,更使体温升高。患者情况:术前有发热、感染、菌血症、脱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麻醉 学围术期 体温 张力 深度 监测 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