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黄疸症状诊断.docx
《肝胆外科黄疸症状诊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胆外科黄疸症状诊断.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肝胆外科黄疸症状诊断黄疸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致使皮肤、巩膜、黏膜及某些体液发黄。正常血液总胆红素浓度为217mol/L(0.11.0mgdl),当超过51Umol/L(3mgdl)时,临床上出现黄疸。如血液中胆红素已增高,而临床上未出现黄疸,此种情况称为隐性黄疸。在大多数情况下,黄疸考虑为胆汁淤滞。胆汁淤滞可能为肝脏排泄功能受损或胆管阻塞性疾病。本节就胆红素代谢、黄疸成因和分类以及鉴别诊断等问题加以阐述。一、胆红素代谢(一)血红蛋白的破坏与分解红细胞的寿命12Od(天)。超寿命的红细胞破坏分解后释出的血红蛋白在组织蛋白酶的作用下除去珠蛋白,形成亚铁血红素。然后在微粒体酶的作用下,其甲烯
2、桥的碳原子被氧化,吓琳环裂开,产生一个分子的一氧化碳,释出一个分子铁,形成一个分子的胆绿素。胆绿素受胆绿素还原酶的作用而形成胆红素。这种游离胆红素又称为非结合胆红素,为白蛋白所吸附,循环于血液中。此种胆红素不溶于水,不能从肾小球滤过,故尿中不能检查出,可溶于有机溶剂及脂类,能透过血脑屏障,过量时可引起核黄疸,又称间接胆红素。(二)游离胆红素在肝内“加工”1.摄取血窦侧的肝细胞膜有许多微突。胆红素究竟如何通过此膜,其说法不一。目前多数人认为是被动扩散。胆红素一旦接近肝细胞膜,即迅速被摄取。推测肝细胞膜对胆红素有高度亲和力。当胆红素接近肝细胞膜时,白蛋白即与胆红素脱离,造成肝细胞外胆红素的高浓度状
3、态,有利于为肝细胞摄取。细胞内外胆红素的平衡,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两侧的结合力及其浓度。摄取速度与胆红素生成的多少和肝细胞排泌快慢也有密切关系。2.结合游离胆红素进入肝细胞后与两种可溶性特异性蛋白(暂名Y、Z)结合,并被带到滑面内质网,在尿喀唳核甘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酰转移酶的作用下,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脂,结合一个者称为胆红素单葡萄糖醛酸脂。绝大多数结合两个葡萄糖醛酸,称胆红素双葡萄糖醛酸脂。尚有15%可与活性硫酸及甘氨酸结合。结合胆红素不但分子大而且离子化,可溶于水,不能透过肝细胞的血浆侧膜,而可透过毛细胆管膜,凡登白试验为直接反应,可从肾小球滤过,但大部分通过近端肾小
4、管再吸收,有一小部分从尿中排出。血中浓度超过25.7mol/L(1.5mgdl)时,尿中即可出现胆红素。3.排泌胆红素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再经肝细胞器的排泌机构排到毛细胆管。其机制更为复杂,有以下几种方式:(1)胆盐依赖性排泌:因胆汁中胆盐含量较血中高100-1000倍,血中胆盐被肝细胞摄取再排泌至胆汁,为逆浓度梯度排泌,需消耗能量,此为主动排泌过程。胆红素、药物、色素、激素等均依赖胆盐排泌而排至毛细胆管。(2)胆盐非依赖性排泌:需要细胞膜上的Na+-K+-ATP酶、环磷酸腺甘酶以及其他酶的作用,属主动排泌,也需要消耗能量。由于Na+浓度梯度改变而传递其他阴离子。(3)被动扩散:在胆盐和
5、钠泵排泄的同时,水及电解质等随离子浓度的改变可被动扩散至毛细胆管。(4)胆管分泌。上述排泌机制与各种肝细胞器和毛细胆管关系十分密切,如线粒体、溶酶体、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等的功能状态,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间的连接,毛细胆管周围的微丝情况以及毛细胆管的微绒毛形态等。(三)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胆红素随胆汁排至胆管进入胆囊,根据消化的需要进入肠管,在小肠内保持结合胆红素形式,待到达回肠末端及结肠后,受细菌及葡萄糖醛酸的作用,与结合葡萄糖分离,还原为尿胆原及粪胆原,大部分由粪便排出68473umol/d(40280mgd),小部分(10%15%)被肠黏膜重吸收经门脉进入肝内,重吸收尿胆原基本上以原形转变为
6、胆红素排入肠道。少量未被结合的尿胆原自尿中排出。二、黄疸发生的机制及类型(一)肝前性1.原料过剩常见的是溶血引起的黄疸。特点是血清胆红素为间接胆红素,一般不超过85.5UmoI/L(5mgdl),凡登白试验呈间接性反应,尿胆原和粪胆原增加,血清铁和网织红细胞也增加,骨髓增生旺盛,各种肝功正常。2.旁路性黄疸是由于未成熟的红细胞破坏,或红细胞生成过程中的“副产品”而产生黄疸。血中为间接胆红素,凡登白试验为间接性反应。尿中胆红素阴性,尿胆原阳性,网织红细胞轻度升高,骨髓轻度反应,但血清铁不高,红细胞寿命正常,无贫血,各种溶血试验均阴性,肝功能正常。溶血性疾病可分先天性或后天性。先天性溶血性疾病包括
7、:红细胞膜缺陷: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戊糖磷酸酶缺乏:如丙酮酸激活酶或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球蛋白结构或合成缺陷:如镰形细胞病及地中海贫血。成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有轻度高胆红素血症,50%患者在婴儿时有明显黄疸病史。溶血患者在稳定情况下血胆红素浓度不超过85.5umol/L(5mgdl)o然而在急性溶血或伴有肝、肾疾病情况下,血清胆红素浓度可以很高。例如镰形细胞病在大量急性溶血同时伴有肝病及肾功能障碍,可以有明显高胆红素血症,特别重要的是在长期溶血性疾患患者中应考虑到胆石症可能,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胆色素结石发生率高。后天性溶血性疾病包括:由于血型不合所致溶血
8、性贫血,与药物有关自身免疫抗体及恶性疾病。DIC及溶血性尿毒症。在血透中,由于化学、物理及毒物创伤。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代谢紊乱如血磷过低。无效红细胞生成也可导致轻度黄疸。疾病包括恶性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等。(二)肝性黄疸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功能障碍所致。1.摄取障碍可能因胆红素不易与白蛋白分离,肝细胞膜不易透过或胞质内Y、Z蛋白接受功能差,以致胆红素不能被肝细胞摄取,滞留血中形成黄疸。特点是血中间接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阴性,尿胆原不增多,无溶血反应,一般肝功能正常,用I标记的胆影葡胺试验可证明肝细胞摄取功能差。新生儿黄疸可能因Y、Z蛋白不足,轻型的Gilbert病及肝炎后胆红素增多症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肝胆 外科 黄疸 症状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