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儿童进行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治疗(全文).docx
《2022儿童进行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治疗(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儿童进行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治疗(全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儿童进行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治疗(全文)1概况进行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是由于X染色体p2L2-p21.1上的DMD基因变异导致其编码的Dystrophin蛋白功能障碍所致的一种严重的X连锁隐性遗传肌肉病。依据其疾病发展及临床症状可分杜氏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DMD,OMIM#310200)以及贝克型肌营养不良(BeckermusculardystrophyzBMD,OMIM*300376DMD患儿因Dystrophin蛋白缺失,起病年龄早,四肢呈进行性肌力减退及肌肉萎缩,未经治疗的DMD患儿多在青春期早期失去行走能力,中位死亡年龄在25岁
2、左右。DMD患儿需要多学科、多系统管理,其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运动功能康复、呼吸系统及心脏疾病治疗、外科矫形、营养管理、心理关怀以及晚期的支持治疗。近年来,DMD疾病修正治疗进展迅速,包括外显子跳跃、针对无义突变的通读、迷你蛋白基因转导以及基因编辑等治疗手段,其中已有部分药物,如EtePIirSen、GolodirsenxViltolarsenxTranSIarna等在少数国家批准上市。此外还有许多药物正在临床试验阶段。但是目前由于疾病修正治疗可及性的问题,临床上对DMD治疗的常规药物仍是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X目前GC在国际上DMD治疗中的应用逐年递增数据显示在美国GC
3、应用从1991年19.6%增长至2005年44.1%102017年欧洲TREAR-NMd项目研究结果显示GC在欧洲DMD群体中应用已逾50%2o尽管关于GC的规范应用已在国内多个指南与共识中提出,然而国内只有不足40%的医生会给DMD患儿处方GCz其中只有23%的医师应用GC符合共识规范3o因此,为规范国内儿科医师应用GC治疗DMD,本文依据国内外最新指南及共识就常见问题提出相关建议4-8JO1.1 流行病学DMD/BMD患儿男性多见,在男性新生儿中DMD发病率为1/93371/3599,国内为1/4560,BMD发病率为1/250OOO1/277785,9o有症状的女性携带者为1/100OO
4、O1/45Oo(HloL国内无明显地域差异。1.2 临床特点DMD患儿DyStrOPhin蛋白完全或严重缺失,症状重。根据其自然病史特点,可将DMD的病情进展分为5个阶段,依次是症状前期、早期独走期、晚期独走期、早期不能独走期以及晚期不能独走期6Jo在症状前期大多数患儿主要表现为运动发育延迟,一般没有明显步态异常,可有腓肠肌肥大,血清肌酸激酶(serumcreatinekinase,sCK)多高于正常值1020倍以上。部分患儿可单纯因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肌酶增高或阳性家族史而被早期诊断。多数患儿于34岁(一般在5岁前)开始出现肢体无力,进入早期独走期,其四肢肌群以近端起始逐渐萎缩,行走姿势异常
5、,呈鸭步、踮脚,仍可爬楼梯,腰椎出现前凸,SCK在此阶段可达峰值。7岁左右患儿病情进展加速,进入晚期独走期,跑步、爬楼梯等运动功能逐步丧失,部分患儿可出现膝关节挛缩甚至骰关节的半脱位或脱位。当患儿下肢肌力进一步下降时,开始进入早期不能独走期,大部分在910岁(少数可于8岁前)丧失独立行走能力,但仍可保留独坐、扶站或短距离扶走等运动能力,并开始出现渐进性脊柱侧弯,腓肠肌逐渐萎缩。此阶段可无明显心脏症状,但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MRI)可提示心脏结构及功能异常。在晚期不能独走期阶段(通常在1415岁后)患儿开始失去独坐能力,双上肢活动逐渐受限,并出现心肌病以及呼吸功能障碍、夜间低通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儿童 进行 性假肥 大型 营养不良 治疗 全文
